专家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背景资料:“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还记得钱学森老人在病榻上时曾多次向前来探望病情的温家宝总理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在物质极大繁荣的时代,“钱学森之问”问出了教育之惑,如今在大步向前的教育改革之路上,人们期盼着能看到更多的信心与希望。
在1月11日至2月6日一个月的时间里,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先后主持召开五次座谈会,就正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中国网:请您给大家点评一下这次中长期规划纲要究竟有哪些亮点?
林炎志:在亮点问题上很多新闻媒体总结过,比如总结十大重点等等,这些总结我也是同意的。我认为这个亮点包括温总理提到的着重抓好五个方面,首先是教育改革,温总理把教育改革放在第一条,这应该是一种精气神。第二尊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本质的要求,这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亮点。后边强调学前教育,这也是一个亮点。这次我们政协会上有些同志也提出把义务教育扩大到学前。美国最近已经把学前一年的教育扩大为义务教育。是自愿的义务教育,是半义务教育。现在经过人类学、教育学、心理学各方面的研究认为,孩子3-6岁的教育会影响他一生的聪明水平。怎样在3-6岁时候把孩子的社会化教育水平提上去。这是全人类面对的重大的科研课题。这次中长期教育规划,已经把学前教育列入。有的两会代表还希望学前一年能够进入到义务教育。我完全赞成。我觉得这个亮点可以说,它会使得我们的教育在人类教育发展史上不落后,这是一个很突出的亮点。
另外在中小学设置正高职称,这也是很值得注意的亮点。我长期在大学,在清华、北大学习工作了十几年,在教育部党组工作了几年。我觉得在大学当老师,未必比在小学、中学更难。看起来教小学教孩子容易一点,内容容易一点,但是在方法论、认识论上其实要求水平更高。怎样在基础教育中透出最前沿的内容,这才是水平。所以在中小学设置正高职称,一方面是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一方面是提高我们整个教育的水平。
中国网:您刚才也列举了一些您认为的亮点,我们也看到亮点是非常多的,可能大家最关注的问题就是,咱们老百姓能够从这份《纲要》当中受到怎样实实在在的一些益?
林炎志:老百姓受益多的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有望参加当地升学考试等等,还有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免费,普及高中和继续扩大大学招生,这几个都是跟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相关的。
十年后的中国教育什么样?
中国网:最后一个问题,想请林主席给大家描绘一下十年以后我国的教育的蓝图,在您的心目中这幅蓝图是怎样的?
林炎志:我一想起来这幅蓝图,就心潮澎湃。按照现在的中长期规划来看,到那个时候我们国家受教育的年限就会延长,延长到十几年以上,现在是八点几年或者是九年左右,到那个时候就会达到十几年,在这个问题上就会接近或者达到发达国家水平。2020年我们教育水平大概比人均GDP要提前十几年、二十几年,达到那个时候的中等发达国家,甚至是最发达国家。
教育上有几个指标:一是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龄;二是大学生的比例等等。按照现在的规划看,到2020年我们这些指标跟先进国家比大概也不是很落后,所以我觉得很好、很受鼓舞。
中国网:您对这个《纲要》和教育改革还有什么样的希望?
林炎志:中央希望能够为20年、30年以后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我认为,规划在出尖子人才这方面应该再增加一些内容。
中国网:温总理在会上说“教改要让人民看到希望”,近期教育部公布的2010年工作要点当中,全文也有45处提及了改革,教育部部长袁仁贵称2010年将是一个教育改革之年。这场教育改革之路到底将走向何方,我们拭目以待。
今天非常感谢林主席的到来,也感谢各位网友收看这一期的中国网•中国联通“两会天天评”节目,同时也感谢中粮集团长城酒业对本节目长期大力的支持。感谢大家的收看,下期再见!
(责编:汪洋\主持:汪洋\文字:汪洋\导播:李哲\摄像:董超\图片:王锐\后期:董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