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9日电 (记者吴博)日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引起各方高度关注。多位官员亦在不同场合表示,欢迎媒体监督批评政府,多反映百姓呼声。不少专家认为,温总理这番话反映出中国今年在巩固经济复苏成果的同时,进一步奉行以人为本理念、广开言路、打造责任政府的决心。
“创造条件批评政府”引热议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要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温家宝的这番表述引起一片叫好声。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兵表示,“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令人印象深刻,一个自信的政府应该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则认为,社会批评力量是一种正面的力量,它可以帮助政府和社会少走弯路,少付出代价,尤其在社会转型、变革的情况下。
反腐败专家林喆有不同的解读。他认为,“创造条件批评政府”可以与有序扩大公民参政权联系在一起。“让公民参与国家管理,实际上是公民政治权的内容。让公民参与政治,这就必须由政府提供平台和参与渠道,完善公民批评的权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之一,也是扩大民主的措施之一。”
多位官员称欢迎媒体监督
围绕“批评、监督政府”的话题,地方官员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纷纷做出回应。在被问及如何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监督政府时,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回答道,群众监督政府有很多方式,人代会、政协会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式,代表、委员对政府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我们欢迎人民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人民群众来信来访也是一种方式,网上监督也是一种方式。上海市政府有自己的网页,每天收集很多信息。市委、市政府也有舆情收集机构,每天早晨都会把前一天网上对上海的批评意见送到我这里,并及时作出处置。
上海市长韩正也表示,任何对政府的意见和批评,上海市政府的态度都是闻过则喜,政府工作有不足、缺点,听取各方面意见一定会做好,“欢迎大家对政府提很多意见,甚至尖锐的批评意见,这对政府工作是一种监督。”韩正说,会非常注意媒体,尤其是网络上的言论。上海每出台一个政策后,都会非常注意网上的评价,会适时对所有政策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估。
北京市副市长刘敬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指出,媒体要发挥舆论监督的功能,多反映老百姓的声音。同时他也表示,北京市政府欢迎媒体批评监督。“媒体对政府批评是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不能光说好话,更需要批评监督。像我们北京市的工作,就是在媒体监督批评中成长的。媒体上说,污染太厉害了,都看不见太阳了,政府马上就有压力了。”刘敬民说。
“为民服务,干部要接受监督,要学习在批评声中服务。”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市长阮成发在谈及“创造条件批评政府”时作出上述表述。他认为,要通过媒体收集信息,群众最希望政府做什么,呼声最大,要求最多的排在前面,作为政府每年的十件实事来办,并向人大报告。
媒体:公众批评是政府前进的动力
媒体同样高度关注温家宝表态。有评论认为,“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是温总理本次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大亮点。这句话不仅充分肯定了百姓对政府的批评权,还明确表示要创造条件兑现这项权利。评论指出,这不仅是对常识的强调,更可视作权力的一次表态和对批评的一种定性。有了这样的表态和定性,批评的合理性被更充分肯定,“批评力”因此更加增强。强化公众对政府的批评权,是提高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诀窍。
有媒体指出,现在,人民监督批评政府的门槛还比较高,批评监督政府在有的地方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只要公民不是恶意传播谣言并对社会造成实质性危害,都只是普通的民意表达而已。看来,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一些地方要做的,不是把总理的话当成口号表决心,更重要的是必须认真审视权力的边界,至少不能再让地方政府滥用权力“跨省追捕”公民的恶性事件重演。
制度方面应从细落实
媒体和学者在为温家宝总理这番表态叫好的同时,也坦言,要让公众批评政府的权利更充分地实现,还应该在制度方面从细落实。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迟福林认为,有三个方面的条件有待进一步完善。首先是信息平台,这是一个基本条件。只有让大家充分了解了政府在做什么,怎么做的,才能够谈得上去批评、监督。其次,需要有一个协商制度,一些重大的涉及到公众切身利益的民生事项,其决策制定应当通过听证、协商等方式来产生。第三,是要有一个参与机制,让社会公众及广大的非政府组织都能够广泛参与进来。
新华网发表评论文章强调,要积极主动地创造各种条件“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文章称,政府要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信息公开制度,政府做了什么要让群众知道,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要向群众征求意见。同时,还要完善行政复议、行政审判等纠错机制,让政府的错误行为能得到及时纠正,群众的利益得到及时维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