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政协会13日闭幕 增选何厚铧为副主席 -政协会今闭幕将审议增选副主席候选人名单 -教育部解读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点 -2009美国人权纪录发布/全文 美国对少数民族歧视严重 窃听全球 -今年工业数据趋势明朗 六部署 不得歧视中小企业产品 实录 要点 -全球金融中心排名:北京跻身15大 奥巴马就汇率问题向中国施压 -CPI符合预期 近期不加息 3月CPI或走低 存款准备金率或上调 -国内油价形成机制或"微调" 成品油过剩阴霾未散 炼厂齐称扩产 -年内不出台官员财产申报强制措施 委员晒工资 最低4千最高1万 -京沪高铁望2012年运行 新疆未来3年投资巨增 西藏战略地位升级
首页>>教育动态
教育部前副部长赵沁平:取消高考将更不公平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2010 年 03 月 13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胡雪琴 | 北京报道

3月4日,当记者来到北京21世纪饭店参加全国政协教育组的分组讨论会时看到,会场内,有委员慷慨陈词,有委员要即兴发言;会场外,有委员在过道内被各路媒体围堵。

无论是学生减负、应试教育还是教育公平、高考制度改革,抑或是高校的去行政化……哪一条都可以让委员们滔滔不绝。

对于这些话题,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前副部长赵沁平又会怎么看呢?在会议的间隙,《中国经济周刊》专访了赵沁平。

取消高考不可行

《中国经济周刊》:您认为中国的高考制度需要改革吗?我们是否考虑过取消高考制度?

赵沁平:坦率地说,高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但怎么改有待深入探讨,必须要慎重从事,必须考虑我国的国情、社会发展阶段和国民的承受、认可程度,容不得半点草率。笼统地讲“取消高考制度”,我认为并不可行。我国不是没有过取消高考的先例,结果证明怎么样呢?

自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教育培养了那么多人才,为我国改革开放30年伟大事业提供了人才支持,我们不能对高考制度全盘否定。如果你在网上发个帖子,宣布取消高考,我想可能会遭到80%的网友反对。

公共考试(在国外是社会机构组织的社会考试,我国是政府组织的统一考试)的出现,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种进步。其作用有三,一是保证基本的公平性,二是具有交流和共享性,三是降低全社会高考招生的成本,包括考生的开销。

目前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贫富差距还相当大,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实现高等教育公平,首先要确保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再就是选拔过程的公平合理。

目前的高考制度存在一些问题,但仍然是现阶段相对公平的一种方式,如果取消,会导致更严重的、新的教育不公平。问题在于选拔标准太单一,只看高考成绩。

高考并没有“一考定终身”

《中国经济周刊》:那您怎么看中国高考制度的“一考定终身”?

赵沁平:我不太能理解“一考定终身”的说法。就拿一个高考学生来说,如果今年考得不好,可以明年再考;明年没录取,后年还可以再考,并没有“一考定终身”。

《中国经济周刊》:美国的高考制度设计会让学生多考几次,取最高值。您不认为这种设计比中国的一次考试要合理得多吗?

赵沁平:这其实也是我们要考虑改革的方向之一。在这方面,国外的一些机制办法可以借鉴,我们自己的历史经验和已进行的试点情况可以总结,稳步推进。

《中国经济周刊》:那您怎么看美国高考制度中的综合评价机制,除了考试成绩外,还有其他因素的权重呢?

赵沁平:突破高考成绩单一评价,采用多元评价。比如像美国大学录取学生时,不同类型的大学采用不同的社会考试成绩,此外还参考中学成绩,参考中学校长、学校校友推荐,有的还可面试等等,这在美国是被社会普遍接受的通行做法,是我们今后改革可以借鉴的。

再过10年、20年会得诺奖的

《中国经济周刊》:您不认为美国的高考制度比中国的更为合理吗?

赵沁平:大家都愿拿美国的教育制度与我们相比。的确,美国的教育制度在许多方面值得我们研究、借鉴,而且我们有不少教育制度、措施是借鉴了美国的,比如我国的学位制度、博士后制度等。

但是教育发展是与社会发展阶段密切相关的,是与民族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有些教育制度在美国合适,但搬到我国就行不通,或者起码现在行不通。比如,美国大学经费中校友捐赠占相当比例,我国大学则微乎其微。

教育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与经济发展不一样。我国经济建设可以30年走过发达国家100年的经济发展道路,但如果追求30年教育成就、30年大学建设走过人家100年的道路,在某些方面就会发生问题。百年树人,教育需要严谨、需要循序渐进,教育不宜“跨越式”发展。

《中国经济周刊》:去年,钱学森之问“为什么中国培养不出创新性人才”引起国人深思;迄今为止,中国内地还没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怎么看待这些问题?

赵沁平:钱老提出一个令国人和政府深思的大问题。我国改革开放30年,在经济、社会、科技等各个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没有一定数量的创新人才是不可能的,但确实培养的创新性人才不足。

至于诺贝尔奖,我们可以关注,但不必太过在意。我们致力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致力于创新人才培养,致力于科学发现和科技创新,致力于做好我们的事情,再过10年、20年,我们会得的。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相关文章:
河南曝高考生运动员证造假 花万元可上本科
教育部:探索高水平大学联考 高考成绩不是唯一
新华调查:高考加分 咋成了少数人的"红利"?
赵启正:准备首场新闻发布会犹如“参加高考”
朱天慧代表:高考分批次录取应取消
全国人大代表称高考加分不公平 建议取消该政策
钟秉林:语文高考必考 学校自主招生可自行选择
图片新闻:
中国2013年将建世界最大高铁网 昆明至台湾高铁提上日程
中国或转为"南旱北涝" 南方或持续10年特大干旱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