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主题为“搞活流通和促进消费”的集体采访。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商务部部长助理房爱卿,商务部商贸服务司司长邸建凯,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司长常晓村,出席集体采访并回答问题。中国网进行了现场直播。
在采访会上,有记者问: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加强商贸流通体系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我们也知道,商务部近几年在这些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我的问题是,商务部下一步将如何全面系统地推进我国现代流通体系的建设?
姜增伟表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商贸流通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应该说,对商品流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说明了商务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功能和作用与其地位,我想历来政府工作报告在这一方面的论述没有像这一次论述得这么详细。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增幅,根据我们的测算高于GDP,平均下来我们测算高出5个百分点。
但是,我们从税收和就业的角度来看,应该说,商品流通体系的建设,关系到我们商品流通工作如何进一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或者在满足消费者需求方面的定位、作用。2008年商贸流通整个的在职人数是8077万,我看这个数字还可以放大。这是统计局统计的数据,有些数字还可以进一步充实完善,更真实地反映在统计这方面,比如我们现在的沐浴、桑拿、沐足的统计,有些行业还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些数字还要进一步充实完善。就这个数字,占了第三产业人员的31.4%,在全国从业人员10.4%,流通就业容纳之度是不可比拟的。
另外,2009年在拉动内需、扩大消费,中央安排的60亿的资金,所带动的社会投资有500多亿元,占同期全国商贸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的6%左右,所缴纳的税收,我刚才讲了,这个数字在不断地放大,但是我们必须要看到我们当前商贸流通体系存在的“小、散、乱、差、低”这个情况,也就是经营规模小,营销网络散、市场秩序乱和经济效益差,以及现代化水平低的情况仍然存在。我们觉得这样与我们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不和谐的,也与建设和谐社会、改善民生的要求不相适应。大家知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满足自身需求的欲望在不断地放大,在一定意义上,人的客观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作为商品流通工作,主要是要满足人们的需求,这样才履行了我们的职责。
所以,我想对这个问题简单归纳一下,当前商品流通体系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一是尚未形成高效的商品批发体系,大家知道计划经济,我们有“一、二、三”级的批发体系,在商品短缺的时候,很好地发挥了主力作用,在当时的情况下,商品非常短缺,完全是靠着计划安排发票,但是,应该说,在当时的情况下,满足了或者说基本的消费者的生活需求,没有出现大的问题。但是,我们现在,商品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应该说,在商品日益繁荣、市场稳定的前提下,出现了一些问题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刚才我讲的效率、成本的问题,还有一些假冒伪劣商品问题,还有服务、流程环节的问题,以及农产品买难卖难的问题,价格不稳定的问题等等。二是缺乏较高管理水平的,能够在市场出现问题时,能够承担稳定市场任务的的大型商贸企业集团。三是政府对突发事件所必须具备的调控市场和稳定市场机制有待完善。我们国家的国体决定了我们政府对市场稳定是有责任的。我想,就是在发达国家、完全市场经济的国家,政府在这一方面也有它内在的作用,这一点是不能忽视的。
四是行业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建设滞后的问题,也需要重视。五是流通理论研究的滞后,以及在舆论的宣传和队伍建设方面都存在问题。我们八千多万的职工,从我们现在经营和指导思想上、供销关系上,还存在一些不足。普尔斯玛特出现的问题,实际在一定程度表明我们商业经营管理者还存在一些浮躁的思想或者理念,一旦供应链出现问题,后果是比较严重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处在创新发展、均衡发展、跨越发展、科学发展这个关键时期,我们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流通体系?我将总的指导思想给大家汇报一下,就是按照繁荣市场、便利消费、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工作目标,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实现突破。
我今天给大家说一下基本的框架,叫做一个体系、两个环节、三个配套、四个重点,如果这个架构能够实现,我认为符合市场经济条件的流通体系应该说基本建成。在这个体系框架下,流通成本降低,消费便利、商业环境和服务能够满足大家的要求。一个体系,就是指建设市场化取向、企业化运作、政府引导支持的流通体系,能够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强有力的支撑。两个环节,就是从批发和零售两个环节推进流通体系的现代化,降低经营成本,让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都能从中受益。商品流通工作,特别是商品流通工作的经营者一定要时时刻刻考虑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为先,自身经营者的利益应该放在从属的地位。中国百年老店,哪一个老店的文化传承都出自这种思想,那样才能成为百年老店。光考虑自身的利益,不考虑消费者的利益和生产者的利益,我认为不是真正的商业企业的经营者。
从三个配套体系方面说,我们就是要建立规划配套,法律配套,以及政策配套的体系,包括在特殊的情况下,比如面对金融危机,我们实行积极的消费政策,我想,今后,我们在其他的情况下,或者一些必要的情况下,这些也是必须的。
四个重点,主要是:第一,农副产品的流通体系,这一点主要是要解决农产品小生产和大市场这个矛盾,同时,要降低农副产品的流通成本,其中主要在冷链体系,建设中应该要予以重点考虑。
第二,抓好消费工业品的流通体系。去年面对金融危机,在国际订单下降的情况下,我们专门从事外贸生产的企业,产品如何销售?非常简单,面向统一的内外贸两个市场,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这种考虑,当然,我们现在还真有些企业专门从事外贸,但是在出口受阻的情况下,国内的市场应该完全可以吸纳产品销售,利用国内市场持续经营。但是大家知道,我们现在国内流通体系和外贸销售的市场体系是不同的,国外市场现在是大单、长单、一次性结算,但国内市场是短单、小单,而且有账期,这就存在问题。
第三,生产资料流通体系,生产资料流通体系怎么去实现代理和加工配送。并通过有形和无形的市场,实现现货和期货市场对接。
第四,餐饮与服务业流通体系。我们怎么能够满足大众的消费,不管是从餐饮还是从服务,当前大家所关心的就是家庭家政服务,家庭家政服务应该成为服务业的主体,成为我们工作的重点,只要有服务需求,我们就应该能够提供服务,包括保姆、包括照看老人、包括家庭家政服务其他的方方面面,这些方面还有一些问题。
商贸流通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任重道远,希望新闻界的朋友给予更多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