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边境本来就很贫困,但当地老百姓和政府却要拿出自己有限的钱、物为国家的禁毒公益事业拼命,我忍不住落泪了”
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之贫穷导致一些地方的村民铤而走险。据悉,在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有一个叫班老村的小村子,背毒最猖獗时,该村几乎家家都在贩毒,而贫穷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那么,班老村究竟贫穷到什么样的程度呢?随行的当地人这样告诉向春玲:“上世纪90年代以前,班老村60%左右的人都吃不饱,老人孩子连汽车什么模样都没有见过。在2002年前,人均年收入仅300元,而村民为毒贩背毒运毒,一次就能获利几百到上千元,对于连玉米饭都吃不饱的村民来说,背毒运毒的价钱无疑对他们充满了诱惑,于是班老村的村民不惜铤而走险去背毒谋生。”
由于背毒被枪毙,全村有30多个单亲家庭。主要劳动力的缺失,也使这些原本贫穷的家庭雪上加霜,更加贫穷。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大部分性格孤僻,有强烈的自卑感。虽然,当地政府给与了相关的资金补助,但是仍有三四个孩子因为经济原因中途辍学,有的甚至走上了父辈贩毒的老路。 经当地公安机关调查,从境外到内地的主要山间贩毒通道有7条经过班老村。由于山间的道路错综复杂,道路并不像公路那样容易辨别,一般人进入山区很容易迷路,只有当地的村民才熟悉这样的道路。所以,村民们通过山间贩毒通道“背毒”的“成功率”相当高。
为了堵源截流,当地党委、政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向春玲在梁河县调研时发现,该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很低。在人民生活贫困不堪的情况下,梁河县的每个公务员都要捐0.5—1.5%的工资作为禁毒经费,老百姓每月都会背着粮食送到戒毒所(不管家里有没有人在戒毒都要缴)以实际行动来支援禁毒工作。最初这种模式是由陇川发起,之后很快扩大到整个德宏自治州,其他几个县的公务员也被要求捐出工资的1%—1.5%。当地老百姓和政府都付出很多:他们顶着层层的压力负重前行,在默默无闻中为我国的禁毒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誓将毒品“堵”于境外。“当地本来就很贫困,但当地老百姓和政府却要拿出自己有限的钱、物为国家的禁毒公益事业拼命,我忍不住落泪了。”向春玲告诉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