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国政府提出"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目标以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起点、趋势和挑战,一直是中国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
中国过去30年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为人民带来的巨大福利在改革开放之初是无法想象的。但是,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新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收入差距和人类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随着财政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不断壮大,中国政府正在调整政策导向,把缩小城乡之间、东中西部之间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发展差距作为重要的公共政策目标。
建立一个完善、有效、公平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缩小收入差距和人类发展差距重要的手段之一。中国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发展差距,缩小这些与市场力量和竞争因素密切相关的发展差距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但是,政府可以通过对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基本社会保障和公共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缓解经济发展差距对人类发展公平的影响——过大的人类发展差距会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中国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2006年提出“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专栏);相关部委都在围绕实现这个目标制定战略。例如,中国卫生部长陈竺2008年1月7日指出 ,中共十七大报告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把卫生事业制度建设提到了突出的位置。卫生部当前推动医疗卫生改革的目标之一是,2010年之前在全国初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中国也正在创立新的社会保险模式,让农村居民公平分享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服务。2007年开始实施的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就是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的重大政策措施。
专栏 中国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若干政策
1. 国家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的比重。
2. 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重点用于中西部地区,尽快使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得到改善,逐步缩小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加大对山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以及粮食主产区、矿产资源开发地区、生态保护任务较重地区的转移支付,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的支持。
3. 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
4. 整合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大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双向转诊、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基层服务制度,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
5. 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收支结构,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加大财政在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再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投入。
资料来源:《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