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可行性是各方面共同关注的问题。虽然还没有权威的综合评估结果,但相关研究显示,中国的经济能力完全能够承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的财政投入。
例如,在按照2005年的免费标准推行全免费义务教育,2006年的财政投入需要630亿元。但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人数在逐年自然递减,2008年需要的全免费义务教育投入会降至605亿元,2010年下降到576亿元。三年1800亿元的全免费义务教育财政投入预测以2005年的价格指数为基础,考虑了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的涨价因素。即使全免费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在这三年需要2000亿元,也不会对中国的公共财政或宏观经济造成难以承受的压力。
有报告 把基本卫生服务分为:1)由专门医疗卫生机构向特定群体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2) 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该报告估计,向特定群体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的费用为300亿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需要费用1500亿元。政府还需要为非正规就业的人员及其家庭成员投入500亿元,支持他们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如果把一天1美元的50%(按购买力评价计算为920元)作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政府需要增加170亿元的财政投入,以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另外,政府还需要投入650亿元支持全国4亿非正规就业人员和自谋职业人员(包括所有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但这个投入可以通过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解决。
该报告认为,如果把刚刚开始投入的医疗救助资金计算在内,实现这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政府每年只需要投入3720亿元 ,仅为2007年全年财政支出的7.5%左右。把这笔投入与目前提供其他基本公共服务的经费相加,总额不会超过财政收入的20%,也就是说,包括公共卫生在内的公共服务总支出不会超过十五规划提出的最高支出需求 。总体来说,30年的改革开放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摘自中国[海南]改革研究院撰写的《中国人类发展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