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对违约风险暴露的验证
第七十九条商业银行应参照本章第四节的相关要求,对违约风险暴露估值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进行验证。
第八十条验证主体对违约风险暴露验证应侧重于对估计程序的评估。
(一)商业银行评估违约风险暴露估值样本数据时,应关注数据的完整性,包括违约后被收回的债项。
(二)验证主体应审核违约风险暴露估算的驱动因素的合理性,关注风险暴露估值过程中是否考虑到以下因素:影响借款人要求获取资金的因素、影响商业银行提供贷款的因素、可能作为借款人的其它资金来源的第三方态度、特定债项的性质等。
(三)运用专家判断对违约风险暴露估计值进行调整时,验证应重点检查调整依据和程序透明度,并检查调整政策执行情况的一致性。
第八十一条商业银行对非衍生工具的表外资产项目使用100%的CCF或UR,对表内项目使用当前未偿还余额时,一般不要求验证风险暴露估计值的准确性。但验证主体应评估风险暴露估计值的保守程度。
第七节 对IT系统的验证
第八十二条验证主体应审核内部评级IT支持系统数据内容的全面性、完整性与有效性,建立的数据仓库与风险数据集市是否符合《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监管指引》第七章的核心要求,内部评级IT系统与其它IT系统是否达到有效整合、数据口径是否达到统一等。
第八十三条验证主体应审核内部评级IT系统是否能有效支持评级运作、评级模型开发、评级模型的验证与优化、内部评级数据管理、风险报告等,数据采集、数据清洗、存储、备份、业务数据的定期加载、数据取样和数据分析等功能是否完善。
第八十四条验证主体应审核内部评级信息系统是否经过功能测试、集成测试以及用户确认测试。
第八十五条验证主体应审核内部评级IT系统是否具有可靠性与安全性。对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是否进行过测试,是否备有相关政策与措施控制数据的存取,是否有完整备份、恢复、回退计划以及业务持续性计划,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免受危机或灾难事故的影响。
第八十六条验证主体应审核内部评级IT系统是否具有灵活性,即能根据需要及时扩展配置足够资源,以满足内部评级体系以及模型开发和运行对信息不断增加的需求,确保数据库扩展过程中不发生信息丢失的风险。
第八节对政策和流程的验证
第八十七条商业银行应验证风险计量体系中的政策和流程能够在计量模型的基础上服务于对风险进行准确、稳健和稳定的计量。
第八十八条验证主体应对政策流程进行定性验证。
(一)验证政策流程的合规性,评估相关政策是否满足本指引及银监会《商业银行银行账户信用风险暴露分类指引》、《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监管指引》、《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缓释监管资本计量指引》和《商业银行专业贷款监管资本计量指引》等新资本协议相关指引的要求。
(二)验证风险计量政策流程设置的依据和合理性,确保正确获取风险参数估计值。依据包括模型特点、评级方法论和评级独立性,合理性包括评级更新频率、评级加速条款的使用和评级人员的专业资格等。
(三)验证政策和流程是否合理界定风险计量和风险管理的关系。
(四)验证违约定义的完整性和维护及时性,包括技术性违约确定依据和合理性。
(五)验证评级发起、认定、推翻和更新等政策流程的依据和合理性,检查推翻政策执行过程中是否主要依据模型未涉及的相关信息,是否有对同一风险因素重复考虑的情况等。
(六)验证对集团客户评级政策的合理性。
第八十九条验证主体应对政策和流程进行定量验证。
(一)通过实际数据分别检验模型计量结果和评级体系认定结果的吻合程度,评估政策流程对风险计量准确性的影响程度。
(二)通过实际数据分别检验模型计量结果和评级体系认定结果的吻合程度,评估政策流程对风险计量区分能力的影响程度,特别应关注违约定义的完整性维护和对技术性违约的处理对区分能力的影响,关注其他类评级推翻政策对区分能力的影响。
(三)验证政策执行的一致性,评估和计算同一政策在商业银行内部不同组织架构和范围的理解、执行差异,特别关注基于专家判断评分卡在执行中的一致性。结合对准确性和区分能力的验证结果,评估政策在不同区域和层次中的效果。
(四)评估政策流程和模型对风险计量影响的相关性,对于发生高相关性情况时,应特别关注政策流程制定的合理性。
第九十条验证主体应重点监测评级推翻的情况,检查是否建立了对评级推翻进行监控的规范与流程,是否制定了针对人工推翻模型评级、参数排除或者修改模型输入等情况的判断条件。对评级推翻的验证可分推翻性质、授权人员和频率等纬度进行。推翻验证应对照风险计量模型结果,审查不同推翻环节的推翻决定和程度对评级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分析推翻政策和授权的合理性。
(一)应分别对评级人员推翻模型结果、评级认定人员推翻评级发起人员评级结果分别验证。
(二)如果存在评级推翻过于频繁的情况,商业银行应检查内部评级体系相应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从以下两个角度评估评级推翻情况:
1、推翻比例检验,分析推翻比例是否高于内部设定的容忍值。
2、推翻程度检验,检验推翻等级跨度大于内部设定级别的现象在所有推翻中所占比例是否高于内部设定的容忍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