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滩作业区工程
作为长江上游最大的集装箱枢纽港,寸滩港对于重庆打造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发展大物流,推进“一圈两翼”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寸滩作业区工程建成后,将极大的推进重庆市的“一城一港”战略,为促进港口物流发展一体化,发展大港口、大物流发挥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重庆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三峡成库后航运条件的改善,重庆水运发展迅猛。2006年,水路货运周转量已占全市总量的65%,大大超过铁路以及其他运输方式,全市90%以上的进出口外贸物资通过水路运输完成。作为建设以“九港”为主导的长江上游最大的港口物流枢纽工程中重要的一环,重庆寸滩作业区工程分三期实施,一期工程总投资86466万元,已通过竣工验收。二期工程建设3000吨级集装箱泊位3个,设计年吞吐能力42标箱,汽车滚装泊位1个,设计年吞吐能力15万辆,占地约850亩。总投资计划110108万元,预计将于今年底建成投产。三期工程建设3000吨级集装箱泊位4个,设计年通过能力50万标箱,并建设与整个码头相配套的港口物流园区,占地约1100亩。总投资计划295000万元,主体工程已全面开工。
依托寸滩港区为核心之一的内陆首个保税港区—重庆寸滩保税港区已于2009年6月2日正式开工,它的建成将有力推动重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成为中西部内陆城市加快开放的推进器。
(四)船舶标准化、大型化工程
长江及其支流是重庆最主要的运输通道。近年来,长江水运迅速发展,尤其是三峡成库后,重庆的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地位日益凸显。然而,在水运业火爆的同时,重庆船舶发展却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得杂乱无章,不规范、不标准的船型纷纷出现,并造成三峡船闸拥堵,影响了航运效率。为改变低水平运力过剩、高水平运力不足的局面,自2003年三峡成库以来,长江上游就开始实施船舶标准化工作,加快推进船型标准化、专业化、大型化,发展江海直达运输,全面提高船舶运输效率。
经过多年的积极建设,一批适合新型运输方式的集装箱、化危品、干散货、滚装汽车和旅游客运等专业化运输船舶得到快速发展,标准化船舶数量达到35%,运力达到60%。2008年,全市货运船舶平均吨位达到1300吨以上,居全国内河之首,是1999年的20.3倍。船舶单位能耗明显降低,1千瓦功率载货量由1999年的1.5吨提高到6吨,平均单位能耗由1999年的7.6千克/千吨·千米下降到了2008年的3.1千克/千吨·千米,降幅达59%,按2002年燃油单耗水平比较,2008年共节约燃油近40万吨,节油效益达21亿元。建造标准化、大型化船舶,单位载重吨消耗钢材明显下降,500吨级货运船舶单位载重吨钢材消耗量为315公斤,而5000吨级仅为180公斤。普通客运船舶已逐步被一批具有国际品质的内河豪华游轮替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