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网记者:
我的问题是提给万季飞委员的。您是同时担任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筹备领导小组的组长,请您向我们简要介绍一下中国国家馆展示的内容,谢谢。
2010-03-08 14:11:18
- 万季飞:
大家可以看到,中国馆像一枚红彤彤的篆字、中国玉,已经威严耸立在黄埔江岸,中国馆展示深化的方案是在充分听取国内外专家顾问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现在正在进行施工布展。
2010-03-08 14:11:48
- 万季飞:
中国馆共分三个展区,将展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第一个展区,我们的观众可以乘电梯直达49米处,首先看到的是以清明上河图为代表的“东方足迹”核心的展区。这里面的展项,有一部电影《春天的故事》,有一幅长卷,智慧的长河,一片绿色—希望的大地,以此向世界展示中国当代城市化的进程。
2010-03-08 14:15:18
- 万季飞:
第二个展区是41米层,这个展区叫“寻觅之旅体验区”。我们的观众可以乘坐轨道车在里面进行游览,游览纸森林、石桥、斗谷、园林这些都是有中国建筑特色的展项,对话古今来了解我们国家几千年城市营建的轨迹,来解读我们中华智慧传承的底蕴。
2010-03-08 14:15:39
- 万季飞:
第三个展区在33米层的“低碳、行动、功能”展区。反映了中国用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东方智慧来破解现代城市节能减排的难题。
2010-03-08 14:15:58
- 万季飞:
我在这里做一个大概的介绍,详细的内容,我也不披露了,给大家保留点神秘,给大家一点惊喜。谢谢。
2010-03-08 14:16:18
- 北京青年报记者:
我想请问李瑞英委员一个问题。您既是政协委员,又是媒体人士,请问在筹办上海世博会的过程中,政协委员发挥了哪些作用?您又将怎么样向观众介绍上海世博会?谢谢。
2010-03-08 14:16:30
- 李瑞英:
其实您的问题包括了两方面,一是政协委员在世博的的筹办过程中做了哪些工作,还有作为媒体人,如何向观众介绍世博会。
2010-03-08 14:16:54
- 李瑞英:
这几年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确实接触世博会的事情、消息越来越多了。大家也可能注意到了,在倒计时一周年的时候,我们新闻联播的口播前面报题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每个星期五晚上的提要里就说,今天距上海世博会还有多少多少天。到了倒计时一百天的时候,就改成了每天都要播报,“各位观众晚上好,今天是多少号,星期几,今天距上海世博会开幕还有多少多少天”,这个提示非常好,它告诉全国人民,我们世博会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我们的筹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我们的欣喜状态真的在集聚,就像那时候期待奥运会一样,我们非常高兴、非常喜悦,我们做好了一切的准备。
2010-03-08 14:17:14
- 李瑞英:
同时,作为政协委员我们也注意到,在这两年以来,全国的政协委员都特别关注世博会,有很多考察团、调研团都去了上海。2009年9月,全国政协委员的视察团就到了上海,对世博会在筹备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应该建立哪些机制做了一些调研,而且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建议。
2010-03-08 14:20:03
- 李瑞英:
比如说世博会对咱们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效应,是不是应该高度认识而且深刻挖掘。还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随着世博会的临近要步步升温,这一切建议都得到了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2010-03-08 14:20:26
- 李瑞英:
据我所知,不少委员写了这样的提案,而且非常具体。我记得赵文委员写了提案,应该抓住世博会的机遇,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还有像屠杰委员,六名委员一起提议的,提升世博会过程中文化的内涵。这些提案都得到了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2010-03-08 14:21:01
- 李瑞英:
作为一个媒体人,这个问题要分两个方面,一个是本我,一个是媒体人的我。其实我觉得,世博会这么长的时间,要持续将近二百天的报道,在我们电视发展史上还是没有过的,这么长的时间,其实也是对我们媒体人的一种考验。在这次报道的过程中,也是我们媒体人学习的一个很好的机会。
2010-03-08 14:23:52
- 李瑞英:
对于我而言,如果我带着大家去看的话,我会找那些自己最感兴趣的点先去报道。比如说我们的栏目中发现是针对老人的、针对孩子的,针对男性或者女性的,报道的角度是不一样的,带领大家观看的角度也不一样,所以应该有一些设计,现在台里正在有计划地很具体地落实,开办了固定的栏目。
2010-03-08 14:24:13
- 李瑞英:
我比较感兴趣的,有论坛、有演出,还有一些体验式的活动,体验式的活动,在中国举办很多活动当中可能是比较少一点的,我记得有一个介绍的时候就说,好象是以色列的馆,要展出一个很神奇的微型的胶囊,排队到那里的时候,是一种最新的体检的模式,吃下去这个胶囊之后,就以人体漫游的方式,进行了一次无痛苦的体检,我对这个很感兴趣的,而且科技含量非常高,这样就会带着我们的观众去看,然后说明它的道理,发掘它的科技含量。
2010-03-08 14:24:35
- 李瑞英:
刚才我们汉民委员也说了,现在预计是七千万人次参观的规模,每天要四十万人次。这么大的地方、这么多馆,一次肯定是看不完的,所以我建议大家找最感兴趣的,或者排队人少一点的,要不然排队耽误的时间比较长。更多的人是没有办法去现场的,所以我们的摄像机就是您的眼睛,我们的话筒,就是你的耳朵,我们会带领观众去看那些有趣的东西,让您走进世博,共享世博。
2010-03-08 14:25:08
- 周汉民:
我是全国政协委员做了八年,我有两点补充。第一点补充,我们全国政协连续两年就同一个主题举行记者招待会,世博是唯一的一个,说明了全国对世博的关注,也说明了各位对世博的关注,我们衷心感谢大家。
2010-03-08 14:25:33
- 周汉民:
第二,去年全国政协大会发言中,关于世博的大会发言就有两篇。今年我们全国政协大会发言,明天上午就有关于上海世博的大会发言,同样说明政协委员对世博的关注。
2010-03-08 14:26:04
- 周汉民:
我就补充这两点。
2010-03-08 14:26:34
- 赵进军:
如果允许的话,我也希望能够补充一下,全国政协与世博会,我觉得是非常好的问题,我是全国政协外委会的副主任,我想强调的是,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十分关注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2010-03-08 14:26:42
- 赵进军:
去年,我们中央领导第一次提出了“公共外交”这样一个概念,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什么是“公共外交”,这个概念各个国家不完全相同,昨天杨洁篪外长在他的记者招待会里也讲到了,公共外交是我们中国外交的一个拓展的方向,强调了公共外交的重要性。
2010-03-08 14:27:10
- 赵进军:
我们全国政协去年曾经组团,由我们政协外委会主任赵启正率团,到上海世博会进行调研、考察,并且形成了一个系列的报告和建议,它的主题就是“以上海世博会为契机,要大力推动公共外交”。
2010-03-08 14:27:29
- 赵进军:
刚才很多委员讲到了,上海世博会这么大的场面,这么多的参观者,是我们开展“公共外交”的一个最好的平台。我们全国政协外委会为了搞好“公共外交”,从去年以来,可以说从2008年本届外委会成立之日起,就把“公共外交”列为我们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举办了多次以“公共外交”为主题的研讨会。
2010-03-08 14:27:57
- 赵进军:
我们最近还专门出版了一个“公共外交”的刊物,目的就是要在政府的主导下,能够汇聚机关、机构、社会团体包括广大民众的力量,来向世界说明一个真实的中国,来解释我们国内外的政策,还消除误解,增进了解,使我们中国能够更好地和世界推进一种共赢的合作和友好的关系。
2010-03-08 14:28:42
- 赵进军:
最近开幕式的时候,贾庆林主席在工作报告当中特别提到了政协外委会大力推动“公共外交”,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支持,我们今后还要继续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同上海方面,同世博会方面,紧密合作,开展“公共外交”。谢谢。
2010-03-08 14:2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