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重点项目介绍
本部分包括国家发展改革委2007年安排的中央预算内和国债投资的涉农投资主要项目。依不同的投资方向,分为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类、农村生活基础设施类、改善农村生态保护和环境类、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类四大类,共涉及41个项目。
一、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类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2007年主要安排以下项目:大型粮棉油糖等生产基地、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种养业良种工程、植保工程、渔政渔港、远洋渔业、动植物防疫体系、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中部4省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生物育种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等15项,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粮食稳定生产、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1、大型商品粮基地
1.1 项目基本情况 为改善粮食供求状况,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995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国家“要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片增产潜力大的地区,集中投入,建成稳定的商品粮生产基地”。1996年初,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又对这项工作提出了要求,随即国务院进行了11部署,明确由原国家计委牵头负责组织实施。同年,原国家计委向国务院上报了大型基地建设规划方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下发了《关于建设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的通知》。大型商品粮基地项目以地市为单位,通过国家专项投资,在粮食主产区集中连片建设高产稳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内容是小型农田水利、良种繁育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项目区粮食生产条件,并适当完善病虫害防治等农技服务设施。
1.2 投资规模和重点 2007年,国家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4亿元用于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投资重点是小型农田水利、良种繁育等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
1.3申报要求和程序(1)项目具体申报要求和程序参照国家发展改革委31号令和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有关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2)申报大型商品粮基地项目的必须在13个粮食主产省范围内,项目地市原则上应有3个以上(含3个)列入《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的县(市)。(3)续建完善项目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完成一期项目的竣工验收报告,并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4)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投资占项目总投资的比重应在80%以上。
2、优质粮食产业工程
2.1 项目基本情况 根据国务院同意的《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200412-2007年,在13个粮食主产省的484个粮食主产县(农场),建设万亩连片标准粮田5000万亩,新增120亿公斤优质粮食的生产能力。建设内容包括:建设5000万亩标准粮田,398个优质专用良种育繁项目,321个病虫害防控项目,配置8万台套现代农机动力机械等。项目具体情况参见《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
2.2 投资规模和重点 2007年,国家继续安排国债资金12亿元用于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投资重点是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兼顾标准粮田、粮食优质专用良种繁育基地、区域技术创新中心、有害生物天敌昆虫繁育基地等项目。
2.3 申报要求和程序 项目具体申报要求参见《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农计发[2007]12号)。项目申报程序为:(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报程序。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织编制工作,经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初审同意并会签后,按规定程序上报和审批。(2)项目投资计划的申报程序。根据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省发展改革部门会同省农业部门向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上报年度投资计划申请;根据批复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地方年度投资计划申请,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农业部将项目年度投资计划下达各省发展改革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3、长江流域优质油菜带建设
3.1 项目基本情况 长江流域是我国油菜优势产区,也是世界最大的油菜集中产区。发挥长江流域油菜生产优势,建设优质油菜带是“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工程,对于增加食用植物油供给,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具有重要作用。项目建设内容主要是在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以地市为单位,建设良种繁育和统一供种体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并完善相应的病虫害防治和土肥监测等设施,逐步实现“双低”油菜籽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生产,提高“双低”油菜生产水平。
3.2 投资规模和重点 2007年,国家将继续安排中央预算内资金用于长江流域优质油菜带基地建设,投资重点是良种繁育和统一供种体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病虫害防治和土肥监测等设施建设。
3.3 申报要求和程序 项目具体申报要求和程序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31号令的有关规定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