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中国开始调整美国债结构 美忧中国不再借钱 人民币升值并未重启 -中国安排50亿资金部署防控甲型H1N1流感 专家:完全有把握治疗 -外交部设边界与海洋事务司 应对边界纠纷 宁赋魁任司长(简历) -中国公路里程373万公里 高速公路世界第2 京养路费返还第二阶段 -全国土地市场开始融冰 开发商再度上演"抢地"大戏 楼市成交回升 -央行:ATM提款机每日转账禁超5万 信用卡套现将被纳入刑事范围 -江丙坤突辞海基会董事长 列三点理由 湖北投1300万修复连战祖陵 -教育部不支持搞大学排行榜 反对拉赞助 广东毕业生入伍可当士官 -财政部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国资委提国企从事衍生品业务4条件 -中资银行将获准为境外机构开立境内外汇账户 通知 银行季报收官
首页>>金融政策
央行发布2009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全文)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9 年 05 月 07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二、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2009年第一季度,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了积极变化,整体表现好于预期,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已初见成效。消费较快增长,投资增速加快,国内需求稳步提高;农业形势总体稳定,工业生产逐步企稳;社会信心提振,市场预期改善。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导致外部需求持续萎缩,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为6.6万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5个百分点;其中,最终消费、资本形成、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的贡献分别为4.3%、2.0%、-0.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6%,上年同期为同比上涨8.0%。贸易顺差623亿美元,同比上涨53.6%。

(一)国内需求稳步提高,国外需求继续萎缩

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国内市场销售较快增长。第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 834元,同比增长10.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2%,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7.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 62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6%,比上年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国内市场销售平稳较快增长。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9%,比上年同期加快3.6个百分点,处于近十年来的相对较高水平。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第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8%,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4.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30.4%,比上年同期加快15.6个百分点。从项目增长情况看,第一季度,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6.7%,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7.2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87.7%,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92.1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大幅下降。第一季度,我国实现进出口总额4 287亿美元,同比下降24.9%。其中,出口2 455亿美元,同比下降19.7%;进口1 832亿美元,同比下降30.9%。实现贸易顺差623亿美元,同比上涨53.6%。第一季度,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218亿美元,同比下降20.6%。

(二)农业形势总体稳定,工业生产增长企稳

第一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4 700亿元,同比增长3.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5%;第二产业增加值31 968亿元,同比增长5.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3.8%;第三产业增加值29 077亿元,同比增长7.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7%。

农业生产开局良好,粮食播种面积增加。预计2009年全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将达到10 814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35万公顷。第一季度,猪牛羊肉产量为1 615万吨,同比增长6.0%。第一季度,农产品生产价格(指农产品生产者直接出售其产品时的价格)同比下跌5.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涨幅为5.8%,尽管比上年同期大幅降低11.7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农产品生产价格涨幅,农民增收难度加大。

工业生产增长企稳。第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增幅较上年同期低11.3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增长8.3%,增幅比前两个月提高4.5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有所下降,第一季度为97.1%,比上年同期低0.6个百分点。中国人民银行5000户工业企业调查显示,第一季度,企业总体经营景气指数比上季下降5.2个百分点至7.5%,但下降幅度显著减小;从企业库存情况看,存货指数在上年逐季下滑之后,本季度回升6.3个百分点,预示着企业生产可能即将步入活跃期。 354045505560651993.Q31994.Q11994.Q31995.Q11995.Q31996.Q11996.Q31997.Q11997.Q31998.Q11998.Q31999.Q11999.Q32000.Q12000.Q32001.Q12001.Q32002.Q12002.Q32003.Q12003.Q32004.Q12004.Q32005.Q12005.Q32006.Q12006.Q32007.Q12007.Q32008.Q12008.Q32009.Q1%存货总体指数产成品存货指数原材料存货指数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图 2 中国人民银行5000户工业企业存货指数走势

(三)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

受基期因素等影响,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第一季度各月,同比CPI涨幅分别为1.0%、-1.6%和-1.2%,平均为-0.6%。分类别看,食品价格上涨0.5%,拉动CPI上涨0.1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下降1.0%,拉动CPI下降0.7个百分点。从基期因素和新涨价因素看,基期因素影响较大。第一季度各月,基期因素分别为0.1%、-2.5%和-1.8%,平均为-1.4%;新涨价因素分别为0.9%、0.9%和0.6%,平均为0.8%。

专栏 5 正确认识价格指数

2008年以来,在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下,我国CPI走势出现较大波动。2008年2月同比CPI涨幅达到8.7%的高点,之后涨幅回落,2009年2月开始出现CPI同比为负的情况。2009年3月,CPI同比下降1.2%,环比涨幅为-0.3%,比2001-2008年3月环比涨幅均值-0.6%高0.3个百分点。由此引发了对价格形势的讨论。有观点提出,2月份以来,我国同比CPI涨幅已进入负值区间,并且可能持续数月,可以认为我国已经进入了通货紧缩。也有观点认为,我国存在一定价格下行的压力,但尚未形成典型的通货紧缩。还有观点认为,主要经济体央行实行类似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我国国内信贷也从2008年11月份开始持续快速增长,未来有通货膨胀压力。要准确地判断价格走势,必须要对价格指数和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定义有正确认识。

衡量一个国家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指标有很多,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生产价格指数(PPI)和GDP缩减指数等。其中,最常用的是CPI。CPI用于衡量居民日常消费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幅度,是货币政策决策参考的重要指标。CPI根据对比基期的不同,可分为同比、环比等价格指数。同比价格指数是以上年同月价格为基期的指数,环比价格指数是以上月价格为基期的价格指数。

同比价格指数反映价格水平在一年内的变化,可以较好地排除季节因素的影响,但不能反映价格变动的短期趋势,存在一定滞后性。同比价格涨幅受基期因素和新涨价因素的影响。基期因素,也称翘尾因素,是指在本年价格环比没有任何上涨的情况下,由于上年累积的价格上涨所引致的指数上升。新涨价因素,是以上年12月价格为基期的指数,反映从上年12月到报告期的价格变动程度。以2009年3月为例,2009年3月同比CPI下降1.2%,主要是受翘尾因素影响。2009年3月翘尾因素为-1.8%;新涨价因素为0.6%。从2009年全年来看,2009年翘尾因素为-1.2%,这意味着即使2009年各月CPI环比为0,即没有任何新的降价因素,2009年全年CPI也将下降1.2%。

月环比价格指数反映本月与上月相比价格水平上升或下降的幅度,反映了相邻两个月的价格变动,显示了价格近期发展趋势,是观察短期价格变化趋势的重要指标。但在使用该指数时要充分考虑季节因素的影响。比如春节前和春节期间,许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会上涨,带动CPI上行,而节后会有所回落。

在判断价格形势时,除了正确认识价格指数,还要注意区分通货紧缩(deflation)和去通货膨胀(disinflation),通货膨胀(inflation)和通货复胀(reflation)。关于通货紧缩,有不同的定义,单因素论认为总体价格水平持续下降即为通货紧缩;双因素论认为总体价格水平和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同时发生意味着通货紧缩;三因素论则认为还应当具有经济增长持续下降的特征才能称为通货紧缩。与通货紧缩时总体价格水平持续下降不同,去通货膨胀指的是通货膨胀率的下降,通常在较高通货膨胀之后发生,此时,许多前期快速上涨的商品价格可能快速回落,但总体价格水平仍在上升,只是上升速度大幅减缓。与通货膨胀时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不同,通货复胀指的是通过增加货币供给等方式刺激经济以走出通货紧缩,它是在经济衰退、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后经济从谷底开始恢复、价格总水平开始回升的那段时间。一般而言,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相对,而去通货膨胀则与通货复胀相对。

总体看,在分析价格形势时,必须综合分析同比和环比价格指数,找出影响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并结合其他宏观经济指标走势,谨慎判断。

生产价格降幅大于居民消费价格。第一季度,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6%,各月同比降幅分别为3.3%、4.5%和6.0%。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下降7.1%,各月降幅分别为5.3%、7.1%和8.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5.8%,各月涨幅分别为9.7%、6.8%和1.3%。

进口价格降幅大于出口价格。第一季度,进口价格各月同比涨幅分别为-10.6%、-17.6%和-18.5%,平均为-15.6%;出口价格各月同比涨幅分别为2.3%、-2.5%和-5.6%,平均为-1.9%。进口价格同比大幅下降主要是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影响。第一季度,纽约商品

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和布伦特原油现货当季平均价格分别比上季度下降26.7%和19.8%,比上年同期下降55.7%和53.9%;伦敦金属交易所铜和铝现货当季平均价格分别比上季度下降12.7%和25.7%,比上年同期下降55.7%和50.2%。

劳动报酬同比涨幅明显回落。第一季度,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2 466元,同比增长13.4%,比上年同期回落4.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国有经济单位为2655.7元,增长14.5%;城镇集体经济单位为1510.7元,增长16.1%;城镇其他经济类型单位为2344.7元,增长11.2%。

GDP缩减指数同比大幅回落。第一季度我国GDP为6.6万亿元,实际增长率为6.1%,GDP缩减指数(按当年价格计算的GDP与按固定价格计算的GDP的比率)为-2.4%,比上年同期回落10.5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9.6个百分点。

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根据完善后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并结合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先后两次调整成品油价格。1月15日起,将每吨汽、柴油价格分别下调140元和160元;3月25日起,将每吨汽、柴油价格分别提高290元和180元。为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需继续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和完善资源税制度,适时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

来源: 央行网站
   上一页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相关文章:
巴曙松:货币政策应可持续的适度宽松 刹车需灵敏
姚景源: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不能改 中国经济呈V形走势可能性更大
欧洲央行官员表示可能采取更宽松的货币政策
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近70万亿 专家称与货币政策无关
中国全年新增信贷或达7万亿 货币政策料将调整
央行称将保持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
一季度信贷飙增4.58万亿元 货币政策仍适度宽松
央行称将保持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连续性 一季度信贷飙增4.58万亿
图片新闻:
首批50种基层就业岗位公布 毕业生可享国家补贴
海峡西岸经济区获批 金融领域有望先行先试(受益股)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