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阶层更痛苦
《福布斯》的排行榜,以公司税率、个人所得税率等一系列指标,把“痛感”量化,并得出在税负上“谁更痛苦”的结论。在小吴看来,数字总是冰冷的,而“痛苦”却是实实在在的。公众之所以对税收痛苦乃至愤怒,在于税收的公共服务逻辑没有得到理想回应,公共服务质量仍待提高,公共保障制度仍需健全。
没有得到理想回报的税收,似乎已构成纳税人不能承受之痛。这痛苦似乎是普遍的,哪一个阶层最为痛苦呢?小吴认为:追问这个问题,或许可以探寻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生存现状。
税收面前,谁更痛苦?是靠工薪为生的城镇低收入居民吗?随着税基的加宽,个税起征点的提高,他们的痛苦能减少多少?是农民兄弟吗?废止《农业税条例》以后,每户农民每年可以多得五六百元的收入。他们曾经的痛苦能永远免除吗?
是从业人员人数超过1.5亿人,掌握或管理着10万亿元左右的资本,使用着全国半数以上的技术专利,直接或间接贡献着全国近1/3税收的新社会阶层吗?对富人的收税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焦点,“为富不税”现象更是千夫所指。相关税收监管政策早在1994年就已开始,13年来,更是下发了10多项税收征管制度和办法。他们会不会更痛苦?
是被称为“所谓仇富心理的替罪羊”的中产阶层吗?那些年收入10万元到几十万的人群,当富人群体因为收入高度非规范化而逃避调控时,他们却极有可能成为税收调节的主要对象,成为调节利益关系的牺牲品。因为相对来说,以工资收入为主的中产阶层的收入规范化程度是最高的,其个税也是最容易征收的。在诸如不久的将来可能开征的物业税、燃油税等调控措施中,中产阶层都可能首当其冲。而2006年,年入12万以上者须自行申报个税政策出台,他们是不是更为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