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上海世博会呈现两大创新亮点 动迁工作获99%以上动迁居民支持  -广州决定收回80宗闲置土地 坚决打击囤积 下半年房价将加速上涨 -今年洪灾直接经济损失525亿元 因灾死亡652人 陕西洪灾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国大中型钢厂实现利润翻番 下半年钢价不会有大回落  -沪深股市低开高走 沪指站上4400点 两市总市值逼近20万亿元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8月1日起实施 优抚对象可享受3项优待 -3月末我外债余额$3315.62亿 黑石大跌 国家汇投公司亏损5亿美元  -5油企获首批原油经营资格 民企可经销成品油 高额投资成门槛 -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降2.78% 社科院称GDP应控制11%内 -中国今年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茅于轼:从财富创造和财富分配看中国经济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7 月 03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 茅于轼

看中国的经济主要看两件事,即财富的创造和财富的分配。如果这两件事都做得不错,经济就没有大毛病。当然,经济不等于一切,经济没有毛病不等于可以高枕无忧。而且现在没有问题不等于将来也没有问题。静态的表现未必与动态的发展相一致。

经济的好坏主要还是看财富的创造或GDP的增长。就这方面来看中国是干得很不错的。全世界没有几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能够达到10%的。而且这几年经济高增长并没有伴随通货膨胀,没有巨额债务,也没有明显的瓶颈制约。值得关注的是经济有没有泡沫。高增长最怕有泡沫。这方面有不少争论,特别是房地产业。但据我看,泡沫还不是根本问题。根本问题是我国巨额储蓄所形成的流动热钱。几千亿的热钱流入房地产业,就可能引起房地产的泡沫。这些钱如果流出房地产业,那儿发生泡沫的危险性将减少;但是如果流进了股市,股市就可能出现泡沫。所以泡沫的问题在于热钱太多。解决的办法是通过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民间直接投资,保护中小企业,打通他们融资的渠道。

改革成功皆因符合经济学原理

我国从政治上全权、经济上严控的时代走向民主和市场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还没有完成,在以后的改革中应该减少改革的障碍,给改革的先行者较多的保护。 经济改革以后的27年,除了1989-1990年因受政治气候的影响,经济增仅为4%)之外,以后的增长率从来没有低于7.6%,这样的增长率在别的国家看来是求之不得的。但在中国就算很不理想。1992-1993年增长率最高达到14%。改革以来经济平均增长率也接近9%。这不但在中国算是空前的,在全世界恐怕也算创纪录的。尤其是在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中,经济这样高增长,改变了世界经济的格局——中国的崛起成为本世纪初的全球性大事。

我们往往已经习惯于这样的高增长,不感觉特别。如果跟新中国建立后的30年作比较,就能发现改革开放以来的可喜变化。新中国建立时中国有5.3亿人口,但很大一部分人吃不饱。喂饱这5亿多人,始终是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最大难题。中央提出了许多方针政策,从粮棉的统购统销,以粮为纲,到农业学大寨,搞了30年,吃饭的问题一直没解决。但是这些年经济改革就彻底解决了吃饭问题。我不是历史学家,根据我有限的历史知识,中国几千年从来没有能够彻底解决吃饭问题。即使在正常年景,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挨饿。现在大家不但吃饱了,而且不少人吃得太好,营养过剩,要减肥。拿这一点看中国的变化真是翻天覆地。

再拿住房来看,新中国建立后30年基本上没建过多少宿舍。人口从五个多亿增加到九个多亿,但是住房还是那么多。拥挤就是唯一的结果。改革开始时,全国人均住房面积只有6平方米。现在已经超过20平方米了。这个人均住房面积增长是在最近10年内实现的。

可以对比的事情不胜枚举。经济改革前和现在的最大区别就是社会财富的巨大增加,人们物质生活的巨大改进。大家对现实不满,但是千万别忘了今天享受的物质财富完全是经济改革的成果。当全世界都认为我们了不起的时候,我们自己不要犯糊涂,不要否定经济改革的伟大成绩,以至于看错了进一步经济改革的方向。

世界各国都盼望一个丰富物质享受的社会,为什么我们做得那么好?我们过去走的一条路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高效率创造社会财富,经济学知识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其实我国的经济改革,就是按照现代经济学所要求的市场经济制度来设计的。固然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在大方向上很符合经济学的原理。

经济改革成功的第一个原因,是让人力物力有自由流动的机会,每一点生产要素都有机会寻找最能发挥效果的结合点。就劳动力而言,过去农民不许进城;干部都是革命机器上的螺丝钉,由人事部门分配之后一辈子钉在那儿不许动。“文革”时革命的暴政滥施淫威,全然不顾发展生产的客观规律。于是发生了教授下乡去务农,工人进大学管大学,军宣队进工厂,诸如此类全国性的举措,导致经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改革开始时,对市场和人力等要素的自由流动还心有余悸,处处设置障碍。国务院曾经发文禁止长途贩运,认为跑单帮就是投机倒把,严予取缔。一直到前几年还禁止农民报考公务员。我们以前始终把自由平等看成是资产阶级的东西,拒绝接受。因此走了不少弯路。

就物资的自由流动来看,我们逐渐摆脱了计划经济的束缚,各种物资得以通过市场流动,重新配置,不但让人尽其才,也能使物尽其用。不但在国内配置,还可以在全世界寻求改善配置的机会。因此我国的进出口额在27年中增加了330倍。在资金方面也增加了流动的渠道。改革前马路大道很少银行网点,顶多能找到储蓄所,而现在每隔几步路就能看到银行网点。城乡储蓄存款从1978年的210亿元增加到2006年底的16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加了164倍。人均存款额从1978年的区区23元,增加到现在的1.23万元。但是资金的运用因为受管制约束特多,效率低下,成为我国成功的经济改革中一个例外的败笔。

财富快速增长,除了归功于要素的自由流动之外,第二个原因是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开放了个人经营的机会。解放以后我国严禁个人从事经营业务,不论是生产,还是商业,一旦判为资本主义,统统在割除之列。只有国家才允许从事财富的生产活动,而且当时还执行仇视富人的政策,消灭整个富人阶级,没收他们的财产。到“文革”结束时,中国已经变成了清一色的穷人国。改革以后也逐渐开放了从个体户到公司组织的生产活动。保护私人财产的立法也在进行之中。由于新兴民营企业家阶层的出现,他们用最低的成本生产出民众所需要的产品。财富生产的效率,也由于他们的经营活动而大大地提高。

人们说财富是工人农民创造的,还要归功于知识分子以及党的领导。可是改革前,财富创造的速度非常缓慢,数量非常可怜。所不同的是,改革以后多了一个企业家阶层,财富的生产就成十倍地增加。由此可见企业家的重要性。只是我国仇富的心理没有减少多少,认为民营企业家有原罪。这种思想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大隐患。我认为,不论在什么社会或采用什么制度,财富差别和权势差别永远会存在,所不同的是,应该把贫富差距限制在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内。百姓对有权有势的阶层能够制衡,有权有势的阶层不能为所欲为。这就算是一个相当好的社会了。

第三个原因是我们采纳了市场经济制度。它和计划经济的根本区别就是生产按照追求利润原则,消费按照消费者自主选择原则,放弃了原有经济的计划性。企业通过赚取利润来为社会服务,而不是直接去满足百姓的需要。但最近有一种议论,埋怨企业不考虑社会的需要,只顾赚钱。这也是计划经济的回潮,是一种危险的倾向。在消费方面,我们抛弃了票证,让消费者用钱在市场上自由选择。百姓得到了自由,但是贫富差距显现出来,社会分配的不平等在市场经济上格外清楚地表现出来。但这不是市场的错误,而是收入分配问题。

附带说一句,我国从政治上全权、经济上严控的时代走向民主和市场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还没有完成,在以后的改革中应该减少改革的障碍,给改革的先行者较多的保护。

来源: 南方报业网
1   2   下一页  



相关文章:
茅于轼简介
茅于轼:企业社会责任的根源是什么?
茅于轼:中国中产阶级与世界资源
经济学家茅于轼:允许单位自建房是开历史倒车(图)
茅于轼:人权观念改变了人类文明进程
图片新闻:
长江上游强降雨形成新一轮洪峰 三峡工程首次发挥防洪功能
中国将在北部湾重点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缓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