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news发 摄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楼市“金九银十”销售旺季落空,股市反复震荡调整,钱往哪里投再次成为困扰投资者的一大难题。金融危机过后,中国经济还将面临哪些挑战?未来一年中国股市、楼市走势如何?带着这些问题,《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巴曙松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与金融市场监管。
经济应不会二次探底
中国新闻周刊:你认为中国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主要依据是什么?
巴曙松:从近期公布的一系列数据看,市场一直担心的再次出现1998~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的所谓二次探底问题的风险在降低,这主要因为新开工项目增长依然强劲;票据融资规模的到期和替换,2009年下半年流入实体经济的信贷数据依然不低,例如2009年7~8月的信贷投放尽管只增长3559亿元和4104亿元,但是当月的票据融资减少2500亿元左右,因此当月流入实体经济的信贷依然高达6000亿元以上。同时,政府高度关注政府投资带动的需求向市场驱动的需求的转换,并且在积极降低准入门槛来刺激民间投资的活跃,出口的恢复也可能在外部经济的带动下较早复苏。
中国新闻周刊:未来一年中国经济走势如何?
巴曙松:从目前的各项数据计算,2010年1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将会超过11%~12%,2010年2、3季度与2009年2~3季度同比会有轻微下降,但是同比下滑不会太大,2009年的四季度本身就会有十分强劲的复苏,如果美国经济的复苏可以带动出口的恢复,这种复苏的强度还更大。
宏观调控渐变
中国新闻周刊:明年中国政府会对目前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进行调整吗?
巴曙松:无论是全球还是中国,在实体经济稳定复苏之后,必然会面对扩张性政策的退出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2010年、或者更早一点,在2009年底时,整个市场会进入一个十分有趣的博弈时期,可以大致归结为是宏观运行数据和政策退出的互动博弈,这种博弈的不同格局,会导致市场的大幅波动和震荡。 从中国来说,政策的调整实际上已经在开始进行,大致可以划分为:从反危机的超常规扩张政策转向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其次的阶段才是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向中性;只有出现显著的通胀压力时,才可能从中性转向紧缩。这个转换的时机、力度、以及对市场预期的引导都十分重要,如果力度把握不当,很可能导致市场的大幅波动。 从政策操作角度看,从政策的连续性出发,2010年中国政府依然会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会更为灵敏地进行动态微调。从信贷增长目标看,因为2009年新开工的一系列项目往往涉及的年限较长,因此,2010年预计信贷增长速度依然会不低,预计在8万亿元左右。在具体的政策工具上,估计更多采用的是公开市场方面的数量型操作,因为这种操作更为市场化,也更为容易进行动态微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