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09)发布 满意度调查:教育公平北京不及格 -嫦娥一号卫星成功撞击月球 我国最先进的海事巡视船建成下水 -09年工业化蓝皮书发布 我国30年后将基本实现工业现代化 实录 -京楼市2月提前回暖 温州太太炒房团抄底渝楼市 保就业目标确定 -圆明园学会致信法政府谴责拍卖兽首 20年前每尊只值1500美元 -食品安全法划定政府监管职责 OMP不按新法 京每日抽检瘦肉精 -金融从业人员"老鼠仓"行为最高可判十年 严惩干部"家里人"腐败 -400多所海外院校拼抢中国生源 5所港校提前进京 奖学金情况 -今年两会会期短议程简 代表委员陆续抵京 交管将提前发绕行提示 -西藏3•14事件解密文件首展 大冬会闭幕 中国18金位居奖牌榜首
首页>>网上直播
中国教育发展报告发布 教育公平北京不及格(实录)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9 年 03 月 01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程方平:

我对王先生的调查非常感兴趣,因为我们最近几年也在关心大学生就业问题,其中很重要的问题是他认为他就业是应该由学校来管,所以我们就把这个问题认为是大学的责任,我们就对它提出了很大的批评。但是我们有制度文化的问题,比如俄罗斯义务教育以后的教育,一直到研究生、博士都叫做职业教育,为什么这么归类?它觉得已经到了要进入职业的状态,所以它没有把它分成职业类院校和学术类院校,这样其实对所有的学习者都是一种暗示,就是你应该做好这个准备。

2009-03-01 16:17:43

王伯庆:

再有,我们的职业教育,我们到了职业学校才进行。其实一个人的职业素质的培养应该从小学开始,而且这里也有学生个人的责任。因为我有几次到香港、澳门,他们就和我说“中国的大学生为什么都要等着学校给分配?我们的孩子小学毕业以后,在上中学的时候就开始了解股票、打工的信息,确定自己的专业,确定自己以后想做什么。”所以到大学毕业前后,自己就能解决相当一部分问题,对于自己怎么就业,相关的情况都了解。

我想,一个国家的职业教育也好,大学生就业问题也好,其实不光是学校的问题,一定要把整体进行调整,这样可能会解决一些学校解决不了的问题。包括教育部把就业率压到高校身上,这也是问题。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把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解决好,我们要做诊断,而这个诊断是从多方面去考虑的问题。

2009-03-01 16:18:33

王伯庆:

我补充一点。我非常同意这一点,我们也通过所在的学校给教育部写过建议,就是停止考核就业率,毕业时的就业率2007年最好的时候是55.8%,在半年以后达到87.5%,因为整个大学生的就业率在毕业以后仍然在进行。但是你靠也毕业时的就业率,大四整个学年都不好好学习,从第一个学期就开始找工作,到第二个学期人都不在学校,只要4月份回来就行,实际上我们大四虚拟化了。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有几个读过四年,没有,高职可能只读两年半。所以我们建议教育部还是不要考核毕业时的就业率,而是考核半年以后的就业率。

2009-03-01 16:19:40

王伯庆:

另外,我非常同意刚才那位老师讲的,其实就业困难发生在大学毕业之后进入社会,这个问题从小学,甚至从幼儿园就开始了。我们独生子女父母都把很多希望寄托在身上,只要把书读好,他们缺少沟通技能、团队技能,其实他们应该从小就在家里学,这不是大学应该给的,而是从小成长就应该给的,可是都没有得到。因为最后大学和高职高专是最后出口,大家就说大学是你怎么生产的。我们知道一个人才的结构是三角形的,它最下面的,大家最看重的是价值的问题。现在企业招人的时候发现出问题不是职业技能不够,而是出现在价值观上。所以我们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完全责怪大学,不但大学要改进,职业系统也要改进。

2009-03-01 16:21:01

王伯庆:

但同时,我们的价值观培训出了很大的问题,一个是整个社会的文化结构发生了变化,我们改革三十年来。我自己在美国待了16年,由于财富的积聚积累,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功利在整个社会蔓延。在我招团队的时候,我问很多企业家,他们招团队最关心这个孩子不是在学校得了什么奖,或者参加奥运会志愿者,那是你自己拿到的。最关心的是你做过义工没有,关心过弱势群体没有,关心过养老院没有,如果你有这种心态,你一定对企业也是很好的员工。

所以说我们觉得这是价值观的问题。我觉得这还不是大学的责任,而是小学、社会,包括家庭都出了问题。这个社会的培养应该是培养价值观的问题,就是基本道德问题。

2009-03-01 16:22:03

南风窗:

我有两个问题,我对取得最终结论的过程还是有点疑惑。因为家庭背景调查分了很多方面,这个技术化的工作是非常繁琐的事务。我不知道这个调查的过程是怎样的?是通过档案分析,还是一对一的对学校进行调查?而且你把它扩展到全国的数据,这个可信度有多高?这个结论很适合我们的期待,理论上可以推出来,但是在现实上既然有这么一个专门的调查报告,它的现实是不是真的是这样,我还是有点怀疑。理论上当然是成立的,包括我仔细研究了一下江苏有一个档案,通过档案来分析,当然这个档案相关因素非常多,所以显得是可信度很高的调查。但是这个话题是很容易引起社会争议,引起大家切身感受的事情,我想对这个过程做一个了解。

2009-03-01 16:24:26

王雄:

我把这个情况简单回答一下。我们的研究去年上半年就开始了,并不是温总理讲的。我们的调查是两个部分,一个是横向的,一个是纵向的。横向的是我们在全国选了一些城市,这些城市是我们特别注意到的层次类别,比如有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有中部城市,但是没有西部城市。类型是大、中、小,小就是县城,一个研究要涉及到很独特的地方,像浙江、东莞这些地方都属于特殊的新兴城市,所以也考虑到老城市和新城市。第二,我们培训的老师直接进入到学校。我自己是中学老师,我们同学都分布在各个地方。

2009-03-01 16:24:56

王雄:

纵向研究,你刚才质疑档案。档案确实有问题,因为我们是想做全国档案的,我自己的学校里的卷宗都调出来,我们一百年前的档案都保留着,所以每个卷宗都非常清楚。现在你随时可以拿到,这个档案在调查的时候把学生在进校的都要填自己的出生和父母的工作单位,这方面非常细。因为这个报告是总的报告,而不是学术性非常强的专业报告,如果是那样的报告,另外在做一个30年的变迁。首先是取样,然后是对数据的处理,这也是很困难的。因为我们在做统计的时候,排除了很多东西。比如输入电脑以后,也有学生调皮,比如他填的全是A,像这样的我们全部清除。所以数据在核对的时候,把无效数据全部去除。不要看人数少,但实际上是经过多重处理以后留下的。当然,还要考虑性别的问题,家庭出身的问题。

2009-03-01 16:29:09

王雄:

第二,我们是随机抽样的。比如我们现在一届的学生是800人,从中进行分层抽样,如果是200人,基本是分层抽样的问题。最后就是这个调查的吻合情况只能说这种调查数据确实表现了这样的情况,我们也没有怎么做。另外,我们所有处理的后台数据和所有的数据包全部保留着,而且我们所有的纸质东西都保留着。因为我们的蓝皮书具有权威性,所以随时可以调给各个研究部门。而且我们当时在做得时候还有大量的数据,还有中学生的满意度,中学生的价值观,这里没有显现出来,我们会在2010年的蓝皮书中呈现的更多。

2009-03-01 16:29:32

南风窗:

你们做了这么详细的工作,这种现象的出现你们觉得是必然的趋势,觉得我国是一个精英主导的国家的形势,还是我们的制度设计出了什么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009-03-01 16:30:06

王雄:

因果关系的分析和我们的报告没有关系,因为我们没有做这方面的调查。我之前做了另外一个研究,是清华大学的一个项目,那个项目也是一个长期的项目,它做的是城市化进程当中公民社会的报告。那个报告我写了很多的部分,其中也有社会分层的问题。十个社会分层在1978年的时候是不存在的,当时没有这种状况,而且我们在做转换的时候也是一样。当时的社会分层基本上是干部,这是一大部分,但是干部的词的含义和今天不同,当时的含义是很多人都是干部,教师很可能也填干部,所以这个工作很细。到了现在我们说填干部很可能是公务员,一般是教师就不会填干部了。这是一个准确性的问题。

2009-03-01 16:30:38

王雄:

另外,你刚才提到是一种趋势,还是由于制度的问题。这里面是两部分,一部分是社会分层形成这样的状况,第二是我们的学校没有更多的制度设计,其实是适应这样的状况的。在06年的蓝皮书中杨老师讲到,我们的教育改革基本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教育改革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社会变化学校做了很多内部调整,基本是顺应社会的需求。几年前重点中学招生,一般情况下一个班可以招农村的学生,现在的情况是扩招,重点学校也在扩招。在扩招的时候,比如原来是6个班,现在扩到20个班,这20班中大部分要增加很多人,但实际上真正考进来的学生只有两个班。

2009-03-01 16:31:25

杨东平:

这个问题我来补充一下。他实际想问的问题是这种结构分化到底是自然的问题,还是不合理的问题。我想有两个解释,一种是文化基本理论,他家里的社会地位比较高,家庭资源比较丰富,所以他的子女在通常情况下学习成绩会更好,这是国外教育公平的调查主要是从这个角度来分析的。但是在中国还有新的情况,你的分数标准在严格公平的录取制度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知识分子和干部子女的入学率更高,这是知识积累的问题。

2009-03-01 16:31:51

杨东平:

但是我们今天关注的是另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当前由于择校收费制度人为造成的优势阶层子女过于集中在重点学校的情况。实际上在今天的重点学校是三种学生,一种是考试生,一种是择校生,第三部分是调校生,所以后两部分极大的加剧了教育公平,他并不是靠学习成就进去的,而是靠家长的经济和社会阶层进入的。文化造成的差异是很难改变的,但是后者是完全可以改变的,取消学校的收费制度,取消以钱择校的制度,就可以很大程度的改变这个问题。

2009-03-01 16:33:45

南华早报记者:

大学生就业关注的都是大学生作为被研究的对象,他们是怎么认为的?怎么看教育的质量,你们有没有做这方面的研究?

2009-03-01 16:41:21

王伯庆:

我们都是在研究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可是大学生自己对满意程度怎么样?我们前两年都没有研究这个问题,但是今年开始我们专门做了大学生对高校满意度的调查,除了总体指标以外,大概细分成很多指标,包括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师生互动若干个指标,但是这个数据要到3月中旬才能全部收齐。从今年开始很重要的研究内容就是关于大学生本身在毕业半年以后回顾自己的大学生活,对大学的各个方面进行满意评估,我们会得出一些结论。其中有一条,“你愿不愿意把自己读过的学校推荐给亲朋好友?”这个指标很厉害。同时还问了一个指标“你对你的同学怎么看,你认为他们的诚信、团体精神,他们是不是待人公平公正?”大概有5、6个指标,同时我们还问他“你对雇主怎么看?”还有我们问“你对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到大学毕业以后,你对受到的基础教育的满意度如何?”这个指标也加进去了。我自己也和你一样迫不及待的想看这个结果怎么样。因为这个问题也感谢杨东平老师,他去年就讲,你一直在评大学生就业,你的核心没有错,可是你问过大学生自己对高等教育怎么看吗?感谢杨东平老师和北师大和其他学校的老师,包括南京大学的老师,他们帮助我设计了这套指标。

2009-03-01 16:43:07

王伯庆:

同样,今年开始我们把学生的家庭成份也放进去,按家庭成份会细分到12个社会阶层,同时把父母的最高文化程度也放进去,还有孩子考大学的高考总分是多少,我们想观察这些情况对就业有什么问题,对他们去大学有什么影响。我自己也迫不及待的想看这个东西。今年这个总体报告设计好了,我们就等待数据到了以后开始分析。我们每年都会提前把研究的报告设计好,到时候我们计划6月10日推出全国报告,9月1日推出23个省的分层报告。到6月10日考试家长可能比较关心这个问题。

2009-03-01 16:43:46

杨东平:

欢迎大家到6月10日再到这里来。

2009-03-01 16:44:25

柴纯青:

由于时间的关系,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2009-03-01 16:44:44

来源: 中国网
   上一页   4   5   6   7   8   9  



相关文章:
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09)发布 满意度调查:教育公平北京不及格
中国城市教育满意度调查:教育公平北京不及格
择校热破坏了教育公平 专家称已成严重社会问题
教育蓝皮书:深入推进教育公平
教改30年:教育公平由"量"向"质"的艰难转变
教育部副部长:教育公平要通过终身教育面向社会
耒阳高考舞弊案损害教育公平 挑战良知底线
07年教育体制改革主题: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部:深圳金融高管子女中考加分有违教育公平
直播实录:教育部部长周济解读教育公平
周济:教育发展、惠民政策、规范管理实现教育公平
图片新闻:
中国取消与空客约百亿美元飞机订单 赴欧采购团下单130亿
鄂豫皖苏等七省区遭暴雪袭击 川藏公路连发雪崩交通中断(组图)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