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专家献策中国经济转型与改革选择

2011年10月31日11:20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中国改革国际论坛 改革 国际论坛 中改院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改革国际论坛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2011年10月31日讯 (记者王虔)第72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10月29日-30日在海口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与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德国国际合作机构联合举办,与会嘉宾深入探讨了“中国经济转型与改革选择”。

王小鲁:消费不足影响经济增长 系列措施改变结构失衡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指出,在过去50多年中,中国最终消费占有GDP总量中的比重持续下降,也就是说,在总需求中最终消费的比例在下降,而资本型和进出口的比例在不断上升,特别是过去10年,最终消费的比重下降速度非常快。这10年中,消费率从占GDP62%降到47%,资本形成和净出口对增长的贡献率已经取代了最终消费,变成了主要的带动力量和贡献因素。在这期间,固定资产投资的实际增长率远远高于GDP增长率,造成了设计能力过快扩张的局面。由于最终消费的增长相对缓慢,资本形成的增长过快,导致产能过剩,因为迅速地扩张了以后,没有相应的消费需求吸收新增的生产能力。

产能过剩的现象逐渐严重,出现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模式,依靠投资拉动和进出口拉动的增长模式,在这种情况下,环境和资源的破坏相当严重,从长期看,这样的增长模式没有办法长期持续。

王小鲁经过对过去数据分析指出,过低的消费率和过高的消费率对经济增长都不是理想的状态。他认为,理想的最终消费占比应处于60%-70%之间,这样才能不断有效地带动经济增长,而且各方面的关系比较协调,这样对经济发展是有效的。但是现在中国的最终消费率已经低于50%,这是目前面临的严峻形势。

王小鲁认为,如果把现在的最终消费率从47%提高到65%,并且能够保持和GDP的同步增长,同时资本形成率从现在的接近50%降到35%,仍然能够保持9%-10%的经济增长率。而这种结构模式,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可以大幅度下降,全面的水平比以前提高1/3,这样的增长模式是合适的,但是为此要进行结构调整。

王小鲁指出,企业收入占GDP比重不断上升,主要增加的部分是资源收入和占有垄断地位的企业收入,其中一些属于垄断地位的企业占比很大。这种变化对居民收入的比重下降起了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改变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费不断降低的局面,也需要继续推进资源税和国有企业资源配置的改革。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居民收入和其中的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都在下降。要改变这种局面,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来制止居民收入和劳动报酬比重持续下降的局面,而且促使它回升到一个更加合理的水平。

王小鲁指出,居民收入内部、不同阶层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改革初期基尼系数曾有一段时间下降,收入分配区域更加合理,但是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基尼系数迅速上升,到2004年世界银行的数据已经超过了0.47,最近可能还有进一步上升。由于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导致了居民储蓄率的上升,要改变这种局面,一方面要改变目前收入差距扩大的状况,因为收入差距过大使得低收入向高收入倾斜,从而导致了储蓄率的上升。这里还有其他的因素,由于社会保障不完善,公共服务不到位,因此使得居民不得不提高他们的储蓄。要改变现在结构失衡状态,改变现在的发展方式,实现一个转换,需要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推进这方面的变化。改革现在的土地出让制度和相应财税体制,改革政府的管理体制,改善公共资源的分配和使用,实现基本社会保障和全社会覆盖。

王小鲁预测,如果维持现在的增长方式不变,未来十年的经济增长率有可能到6.8%。只有改善消费储蓄结构、改革政府管理成本,提高人力资本积累,才可以使增长率保持在9.5%。因此,通过改革有可能维持长期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相关阅读:

1   2   3   4   5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