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底以后,巴基斯坦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逐渐开始出现问题。7-10月份间“美元化”趋势的增强及存款从银行体系的外流,使流动性状况进一步恶化。卡拉奇KSE-100指数从2008年4月底的历史新高至8月底下降了40%。2008年7月1日至年底,巴基斯坦卢比对美元的贬值幅度约为28%34,反映了不断增大的外汇市场压
30 2007年12月31日,冰岛克朗兑美元的汇率(中间价)为62克朗/美元,2008年12月31日该汇率(中间价)为120.87克朗/美元,贬值幅度约为100%。
31 2008年7月1日,乌克兰格里夫纳对美元的汇率为4.505,到了12月29日为7.575,贬值幅度为68.15%。数据来源:路透系统。
32 Magyar Nemzeti Bank, Report on financial stability (Update), October 2008.
33 匈牙利福林对美元的汇率在2008年7月1日为151.5152,到了2008年12月29日为188.9645,贬值幅度24.72%。数据来源:路透系统。
34 2008年1月1日,巴基斯坦卢比对美元的汇率为61.6599,到年底汇率为79.1327,贬值幅度为28.34%。
64
力。
4、国际社会对危机国家所采取的援助措施11月19日,IMF执行理事会通过了向冰岛提供期限为两年、总额为21亿美元的融资协议。该项目约占冰岛2008年10月融资缺口的42%,其余的要通过官方双边信贷满足。冰岛将使用货币和汇率政策,包括对资本流动施加暂时的
也计划向冰岛提供援助。 IMF、欧盟和世界银行总共向匈牙利提供了约250亿美元的一揽子融资援助,其中IMF提供157亿美元,欧盟提供84亿美元,世界银行13亿美元。匈牙利将进行大幅度的财政调整,以降低该国庞大的公共部门赤字,同时将建立以规则为基础的财政制度;将采取措施增加银11月5日,IMF执行董事会同意向乌克兰贷款164亿美元,以帮助该国增强信心,恢复经济和金融稳定。乌克兰采取了弹性汇率制、向银行体系注资、采
项目的实施。 IMF同意向巴基斯坦提供76亿美元的贷款。这项为期23个月的贷款将有助于政府实施稳定项目,主要是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显著收紧,将通胀和外部经常账
数据来源:路透系统。
65
金融市场极度动荡。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无论是成熟金融市场,还是新兴金融市场,波动幅度都急剧扩大,并创造了多个涨跌幅纪录。据统计,在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后的1个月内(9月15日-10月15日),因市场信心受到严重打击,美国道琼斯股指有10个交易日跌幅超过3%,其中还有两个交易日跌幅超过7%,另受政府积极应对以图挽救市场信心影响,这期间又有3个交易日涨幅超过3%,其中还有1个交易日涨幅超过11%。美国股票市场的这种巨幅波动,在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其他经济体股票市场情况类似,一些新兴市场股票市场波幅更大,俄罗斯股市甚至多次因为跌幅过大而暂时休市。雷曼倒闭造成的信心丧失,加剧了货币市场信贷紧缩,货币市场短期利率大幅上升。从9月15日到10月10日,在美联储降低联邦基金利率目标50个基点的前提下,美元3个月期LIBOR反而从2.81625%上升至4.8188%,在不足1个月内上升幅度超过200个基点。次贷危机演变为全面金融危机以后,全球经济增长受到重创,原油、基本金属、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价格在需求疲弱等因素的推动下大幅下降,其中纽约商品交易所WTI原油期货价格从9月末的100美元/桶最低下跌至12月19日的33.87美元/桶,3个月内最大跌幅超过75%。这与大宗商品价格2008年上半年的大幅上升形成强烈对比,说明上半年次贷危机尚未对全球经济增长信心造成严重打击,
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增长前景骤然黯淡。 美英金融监管体制酝酿变革。这次金融危机暴露了美英两国金融
66
监管体制方面的缺陷:金融稳定职能、金融监管职能以及承担相应职能的机构没有清晰界定,更没有得到应有强化。美英两国都提出了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思路,美联储和英格兰银行维护金融
,存款保险制度的安全阀作用更加受到重视。 世界经济增速大幅减缓。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均于2008年三季度出现GDP环比负增长,随着危机影响的深入,四季度各国的经济增长状况还在进一步恶化。发展中经济体,特别是快速融入全球经济的新兴市场经济体,由于外需减弱,经济增长的动能受到削弱,经济减速明显。另外,由于发达经济体国内金融体系遭受损失,流入发展中经济体的资本被迫回流,造成发展中经济体本币贬值的风险上升。金融危机过
。本次金融危机使得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政策由市场主导转向政府主导,一些有影响力的大型金融机构被“国有化”。
模式、风险偏好发生变化,值得观察。
专栏2.3 历史上四次重大经济金融危机上世纪,全球爆发了四次规模较大且较具代表性的经济金融危机,即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80年代拉美债
本经济危机和1997——1999年亚洲
1、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1929——l933年,世界上爆发了一场历史上最深刻、破坏性最大的经济危机。危机于1929年10月开始于美国,其后迅速蔓延至德、
67
英、法、日等国。危机爆发和扩大的原因有:股市泡沫的破灭,这是危机爆发的导火索;西方各国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危机
误,如贸易保护主义,则是危机恶化的重要原因。 三十年代大危机的主要特征有:股市大崩溃,从1929年9月至1933年1月,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下降82.8%,世界其他国家股市的下跌幅度分别为:加拿大84.5%、英国49.3%、法国58.7%、荷兰77.1%、日本43%;工业生产急剧下降,从1929年的最高点到1933年的最低点,美、英、法、德四国的工业生产分别下降46.2%、16.5%、28.4%、40.6%,生产的大幅下降,使主要发达国家的工业生产倒退了20至30年;各国失业人数急剧增长,主要国家失业率一度上升至25%;农产品价格经历了创记录的暴跌,如小麦的批发价格暴跌了70%,棉花、砂糖、咖
信用体系出现危机。 经济危机爆发初期,受危机影响的国家都坚持“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如美国的胡佛放任主义政策,德国魏玛政府的传统经济政策,致使各国的经济危机日益严重。1930年,胡佛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反危机措施,其中之一就是签署旨在保护美国贸易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大幅提高超过2万种外国商品的进口关税,引
易战,加剧了世界经济大萧条,教训殊为深刻。 1933年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后,危机才有所缓解。罗斯福新政包括出台一系列整顿经济金融体系的法律,如《紧急银行法》、《存款保险法》、《联邦证券法》、《住房法》、《社会保障法》等,对美国经济
68
金融的长期发展发挥了持续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短期性政策包括全面清理银行业、对金融业注资、大力兴办公共工程、通过复兴金融公
商企业给予大量贷款和补贴、对低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