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费改革“困扰”财政收入
倘若说为上海社保基金“托底”是上海财政“必须”增支部分的话,那么上海地方财政的减收因素成为上海财政收支矛盾显现的另一重要原因。
上海市财政局向《中国经济周刊》提供的文件显示,受到国际金融形势恶化影响,2008年下半年起,上海的钢铁、汽车、房地产等支柱产业市场需求由旺转弱,证券业持续低迷,四大行业收入增幅分别下降27%、4.7%、23.2%和61.6%。
而记者从上海市统计局获得的资料显示,2008年,上海地方财政收入各大税种增长情况如下:增值税334.89亿元,增长6.8%;营业税763.38亿元,增长6.8%;企业所得税547.99亿元,增长28.7%;个人所得税204.89亿元,增长20.9%。
上海财税部门有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所得税是去年上海财政依然保持“两位数”增收的主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大幅增长的原因是与增值税、营业税等税收征收方式的不同,即去年上半年对2007年所得税一次性增收造成的,这将给今年所得税继续增收形势会带来压力。
不过,令上海财政局更“郁闷”的是,一边是财税部门面临着减收压力,另一边,上海正希望采用与国际接轨的低税赋的方式发展金融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
在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放缓的背景下,金融行业从业人员个人所得税征收比例的调降“呼之欲出”。事实上,上海为了建设金融中心与国际接轨,吸引更多人才来沪工作,将会调降高端金融人才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比例,这一政策已经被上海金融服务办主任方星海多次提及。
《中国经济周刊》获悉,2008年2月以来,上海一直在着手制订《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其中将会涉及该部分内容。目前,上海在金融中心建设方面正在向香港看齐,而目前香港的个人所得税率一律为15%,较内地要低得多。而目前内地个人所得税采用超额累进税率,最高税率可达到45%。
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方星海曾向《中国经济周刊》坦言:“在内地的金融行业而言,我们觉得这些金融人才的税负可能有些过重,所以说,上海会在未来进一步降低这方面的税负。我们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来上海工作。”
城市建设的巨大成本
今年1月,上海“两会”期间,上海市市长韩正在多个场合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叹苦经”。《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旁听多个小组和分组会议中,听到不少区县负责人或企业领导向市政府领导表示,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上,希望市政府在财政上给予支持。
事实上,目前上海一些区县在财政上的困难并不为外界了解。俞正声在与上海市政协委员座谈时称:“上海各区财政负债很重。郊区负债很大部用来分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而城区主要财政用于基础建设配套投资,需要很多钱。有的区每年财政支出20%-30%都是用来归还债务累息,有的区的债务已经达到该区一年财政收入的2倍。”
一些代表委员认为,与北京轨道交通统一2元票价相比,目前上海的轨道交通较贵,平均市民每天上下班花在公共交通上的费用达到10元左右,希望市政府进一步出台民生政策,降低市民出行成本。
对于这样想法,韩正市长表示:“目前上海已运营的轨道交通线路230多公里,每天客流300多万,2008年收入35个亿,但是仅需要返还的利息就高达28亿,收入仅够支付利息,银行贷款的本金如何归还,还是个未知数。”
1月15日,韩正市长在“上海市人大市长补充发言会议”上还特意再次给代表委员算了两笔帐。韩正市长说:“按照规划,上海的轨道交通1-13号线,总里程350公里,预计总投资2380亿,政府至少要拿出35%近833亿的资本金。在已经将1、2号线的回收资金平铺用于新开工的线路项目资本金的情况下,现在只到位近700亿元,还有200亿元,我也不知道哪里来。”
韩正市长表示:“上海近期完成了到2020年的《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方案》,规划城市轨道线路总长达880公里,未来还要需要投入2100亿,其中60%银行贷款,35%需要由政府支出的资本金860亿,外加前13条线的资本金缺口共计1000亿。”
面对这方面的困难,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表示:“中央领导对于上海经济发展很关心,并为上海的发展出谋划策,找到了很多出路和办法,例如建议通过采取动用银行的贷款做项目资本金,这样财政就能空出一部分解决其他民生和社会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