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经济危机影响的加深,抵制贸易保护的呼声并没有抑制住全球贸易摩擦案件的迅速上升。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主要贸易体商品贸易赤字激增,全球贸易保护主义趋势加强。据世行评估,在去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已经出台的89项限制世界自由贸易的措施中,有23项出自曾经做出过慎重承诺的20国之中。
此次严重经济危机导致经济部门结构变动, 使得工业化国家必须向实体经济复归,实现“再实体化、再实心化”,这进一步刺激了相关国家对制造业等实体经济部门的保护倾向。各国纷纷高筑的贸易壁垒,正延缓世界经济复苏的脚步。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反对和遏制贸易保护主义已迫在眉睫。
(一)传统的关税限制和进口管制等仍是惯用的贸易保护手段
金融危机逐步恶化以来,新兴发展国家的实体经济也受到了严重冲击,多个国家纷纷采取传统的提高关税、限制进口等方式保护本国企业:俄罗斯于2008年11月宣布在9个月内暂时提高钢铁产品15%-20%、汽车30%、卡车和客车25%进口关税后,又分别将牛奶、乳脂、黄油、炼乳的进口关税分别提高15%到20%;阿根廷和巴西也试图连手提升南方共同市场国家对外进口税率,提高葡萄酒、皮革乳制品、木材家具和纺织品进入南美市场的关税;土耳其2008年底将各类钢铁制品的进口关税从过去的5%提高到20%;厄瓜多尔自去年秋天开始全面提高关税,将940个进口产品的附加费提高了5%到20%;印度1月宣布将禁止进口中国玩具,此前还提高了钢铁产品和大豆关税;印尼宣布对至少500种商品实施进口管制。目前,在已经实行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中提高关税的占三分之一。
(二)旨在夺取海外市场的进攻性贸易保护主义上升
出台扶持本国企业的政策就是一种隐性的贸易保护。各国政府越来越多地直接或间接地补助和支持本国出口,直接的支持包括加大出口退税力度,现金补贴等政策。例如,目前在工业国家,对汽车工业的支持措施已达430亿美元,其中有174亿美元是美国政府支付给其汽车“三巨头”中的两个。其他国家也处于本国经济的利益准备效仿;加拿大已经对汽车工业给予40亿美元的贷款;瑞典给汽车工业的贷款和贷款担保达3亿美元;日本、法国、巴西对本国汽车制造商的贷款数额分别为51亿美元、6亿美元和17亿美元;英国则以“绿色技术”的名义支持汽车工业33亿美元。
还有对本国出口提供融资支持。由于全球经济正在经受严重的信贷紧缩,加大融资支持的力度比较符合各国出口企业的需求,预计将进一步趋向增长。加大融资支持力度的方式包括扩大融资范围,如有的国家官方出口信贷和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将业务范围从出口卖方融资扩大到买方信贷,以及增加官方出口信贷和出口信用保险机构资金,如日本政府宣布将从外汇储备中向日本国际合作银行拨付5000亿日元(约合50亿美元)借款,供该行发放外汇贷款之用。
毫无疑问,在经济危机期间,通过国家来支持帮助发展经济和企业是不可避免的。但各个国家支持和帮助的程度则会有很大不同,有些国家因为财力的原因只有少量或者可能根本没有能力提供支持帮助。那些能提供帮助的也通常偏好帮助那些想象中“系统重要性”的领域,这必然产生竞争扭曲。而且这种支持,很可能保护过剩的产能,延迟或阻碍各国出口调整的进程。
(三)贸易规则、政策、标准被越来越广泛的滥用
一是滥用贸易救济措施。美国带头强化贸易救济措施,为其行业解困和产业发展保驾。作为控制进口有效便利的手段,反倾销、反补贴被美国政府视为常规的贸易救济措施而继续利用。随着行业危机加深和更多行业陷入困境,美国还可能动用国内贸易法中201保障措施、421特别保障措施。钢铁、汽车、信息产品、家具、纺织等行业均可能成为美国设限的重点领域。实际上,近几年美国仍在继续实施不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伯德修正案,其产业部门针对其他贸易伙伴已经提出了大量的两反指控。
二是滥用是产品标准滥用。发达国家凭借其在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在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等问题上大做文章。美国实施不久的消费品安全促进法案,规定所有消费品生产商和进口商必须提交证书,保证进口产品符合美国的规定和标准。欧盟年初发布公告,规定含有未向欧盟化学品管理局注册的化学物的外国产品不能再进入欧盟市场。欧盟议会还在酝酿再次修订有关玩具安全的议案,进一步加严安全限制标准。
三是滥用汇率政策。一些国家的中央银行则在早期进行货币汇率干预后不再动用外汇储备维持币值稳定,而是使其货币在短时间内竞相贬值,力图通过货币贬值来使外汇储备支持和促进出口。2009年第二季度,美国出口下降了7%,进口下降了15.1%,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了1.38个百分点,由此可见,贸易的不对称收缩,即出口收缩小于进口收缩,造就了贸易的增长贡献,而贸易整体收缩幅度越大经济增长贡献也越大。这个危险的结构表明“去全球化”符合美国的短期利益,美国可以借助美元贬值减小出口的下降幅度,加大进口的下降幅度,进而实现结构优化并提高贸易的增长贡献。此外,过去一些一段时间里,欧元、英镑、加元、印度卢比贬值均已达20%以上,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韩国、墨西哥货币贬值均在30%以上(目前各国货币均有上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