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促进消费需求增长的政策建议
世界性的金融危机还在蔓延,我国的经济增长已经开始受到冲击,因此必须迅速采取措施来应对危机,减少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而应对危机的当务之急是将经济增长的重点转向消费,重点解决好食品安全、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农村经济等问题,重振消费者的消费信心,解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改善收入分配结构,急活城乡居民的消费潜力。
1.千方百计提高就业能力
通过财税政策调整来大力促进就业模式的转变,鼓励自主创业、扩大中小企业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就业以及扩大第三产业就业。一是扩大优惠政策的适用对象,对创业初期商户设立起征点。凡从事创业的行为均给予税收优惠。建议设立“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免征额制度,对个体工商户的月销售额(或营业额)在起征点以下的,不仅免征增值税(或营业税),还应当免征个人所得税,这有利于提高那些经营规模较小、盈利微薄的个体工商户自主创业的资本积累能力,增加他们的可支配收入。二是扩大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由新办企业扩大到所有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企业,给予各类不同性质企业以同等待遇。三是对社区服务业给予倾斜政策,鼓励和促进服务业的发展。要围绕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寻找社区发展与扩大就业的结合点,发挥社区经济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搭建投资、创业和再就业平台。首先,地方政府要安排一定额度的财政资金,用于社区就业体系的建设,推进社区就业平台的建设步伐。
2.限制垄断高价损害消费者的行为
我国部分行业国有垄断企业凭借垄断地位,用向消费者高收费的办法维持垄断利润,有的电讯企业长期维持电讯高资费,手机漫游费标准远远高于国际一般水平;我国收费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的比重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收费公路收费高,不少公路逾期收费;国际油价大幅下降后,国内成品油价格迟迟不下调。这些垄断行为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也挤占了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必须加强对垄断企业的监管,降低电讯资费标准,取消漫游费;制止公路逾期收费,降低收费公路收费标准;改革成品油定价机制。通过限制垄断利润来还利于民,释放让挤占的消费能力。
3.提高住房货币补贴的标准
为增强居民的购房能力,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建立住房货币补贴动态调整机制。住房货币补贴标准要根据各地区普通商品住房价格变动等因素适时进行调整,房价高的省市还可根据当地情况适当上浮。也可以借鉴青岛和广州等地将住房补贴标准与工资挂钩,支付工资的18-20%,随着工资的提高,增加住房补贴的金额。
4.扩大“家电下乡”服务范围,增加对农民的购物补贴
为扩大农村消费、推动农民消费结构升级,今年商务部推出了“家电下乡”的促销和补贴措施,从实施情况看效果很好,对引导农民消费结构升级和挖掘消费潜力起到积极作用。明年应进一步扩大“家电下乡”的品种,并扩大到全部中西部省份,将“家电下乡”视同出口享受增值税退税政策,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对销往农村的商品进行补贴或低价销售,让更多农民得到实惠。
5.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农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只是覆盖城市范围,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相当薄弱。统计数字表明,农村社会保障率仅有3%,城乡社会保障覆盖率的比为22:1。养老、医疗、子女入学、住房等问题时刻困扰着农民,当务之急是在农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把农户的不确定性降到最低限度。要着重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逐步提高社会应负担的比例,彻底使农民摆脱“小病不用看,大病看不起,重病只等死”的状况。二是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使农民老有所养,解决后顾之忧。三是完善贫困地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扶贫规范化和制度化。
6.建立财富二次分配体制,发挥收入再分配功能
通过税收与转移支付这两个手段,建立起财富的二次分配体制,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保障最低收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首先必须切实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工作,把重点放到对高收入群体的监管,通过税收削平高低收入之间的差距。其次,除个人所得税外,还应建立、健全包括消费税、利息税、财产税、赠与税与遗产税在内的覆盖收入运行全过程的税收调节体系,尤其是随着个人财富和私人资产数量的迅速增加,应尽快开征财产税、遗产税和赠与税。税收增加了,就能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从而通过转移支付手段,集中财政资金加大社会保障支出的力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的范围,使收入再分配向低收入阶层倾斜,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达到“抽肥补瘦”的目的。(作者:中国人民大学 刘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