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介绍
在过去的30年时间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从一个中央控制的高度计划经济国家转变为灵活的市场经济国家,这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自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保持着9.8%的年平均增长率,人均收入增长了50倍,大约5亿人脱离了贫困。尽管2008/2009世界发生了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仍然高速增长。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富有、健康并受到良好的教育。
虽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和社会进步,但是也面临着一些新的严重挑战,一些老问题依然存在。城乡收入差距和性别的不平等已经非常明显;虽然政策方面付出了很大努力,但东西部省份的差距仍然没有缩小。以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消耗为代价的快速增长使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令人担忧。并且,尽管中国已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但至少有一百个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比中国高。以每天1美元的世界通用标准来衡量,中国大约有1亿贫困人口,其中1000 多万人的生活极度贫困。正如《2007/2008中国人类发展报告》中指出的那样,其核心原因是无法平等和充分地享受到社会保障。与此同时,由于中国在迅速完善法律体系,能否通过进一步加强依法治国来保证有效的贯彻实施法律法规是一个挑战。在今后的5年里,中国能否顺利地克服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对中国能否在2015年前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以及在 2020年实现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1目标都至关重要。
最近几年,中国在全球的角色和影响力快速增强。由于长期致力于世界的共同发展,特别是最近加入G-20集团以及不断加强与其它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和发展关系,中国有信心为其它国家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中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特别是国内消费和出口的平衡政策,使中国对更多的国家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事实上,中国有能力扩大教育、医疗等高质量社会服务的享受范围,并提供更高层次的社会保障——这些不能单纯地作为国内问题来看待。这些领域的成功经验不仅是中国将来继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同时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如中国国内消费继续扩大,世界走出经济危机的困境也至关重要。从最近12月召开的“2009年中央工作会议” 不难看出,中国领导人已经充分认识到中国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中国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以及更好地管理能源消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确定了到2020年碳排放量减少40%-50% 的目标,证明中国承诺在这些问题方面采取建设性的举措。但是,谈到在最近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有关减少气候变化方面,中国将有机会成为开路先锋,并向其它国家传授中国在采用新低成本并且对环境危害小的技术、加强对自然和能源资源的管理以及向低碳经济转型等方面积累的经验。
今后的5年时间中,联合国有机会尝试与中国合作,通过三边合作伙伴关系2有效加强南南合作。举例来说,中国与非洲的贸易总量由1999年的20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 1080亿美元。温家宝总理已承诺2010年至2012年中国将再为非洲提供100亿美元的优惠贷款,给予与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5%的输华商品零关税待遇,进一步加强中非在气候变化、科学技术、农业、教育、健康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合作。然而,在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应对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适应气候变化等方面中国可以分享更多的经验。应当以适当方式建立并加强有助于中国向其它发展中国家系统地传授相关发展经验的平台和伙伴关系。
2009年标志着联合国发展业务系统相关机构与中国合作30周年。通过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以及广泛的全球网络,联合国在帮助中国更多更好地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作为全球公约的管理机构,联合国在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这些公约方面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其全球网络和智库使它能够促进经验分享,同时建立三边伙伴关系对促进发展、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南南合作至关重要。联合国系统必须继续提高这些方面的能力,并由传统的以项目为基础的捐助人向战略合作伙伴转变。
联合国发展援助框架是联合国发展业务系统各机构与中国开展援助合作的总体战略框架,联合国系统在未来5年内将通过这个框架援助中国。联合国正努力确保这期间的援助重点与中国自身在发展中的战略优先相结合(在这些问题方面联合国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加强中国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方面的全球影响。
在联合国驻华小组与中国对口单位及相关合作部委举行史无前例的对话(包括与中国政府有关部门举行多次会谈以及联合国与政府官员在操作层面的密切合作)之后,达成了成果和目标3。这些部门听取了《2008年千年发展目标进展报告》和《联合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别分析》。这两份材料都是与中国政府各部门密切协商后完成的。他们还了解了中国政府与联合国条约组织之间的对话以及 2009年中国完成的全球定期审评程序。
由于这些坚实的基础,联合国发展援助框架为在下一个五年方案内取得成功确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各方一致确认了三个主要优先领域,即联合国发展援助框架目标 (请见下表1)。它们将指导联合国驻华小组在2011年至2015年内开展的工作。有关内容将在第二部分中详细阐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