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自远院士认为,撞击月球最成功的是欧洲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智能1号”的那次撞击。2006年,重约370公斤,体积约1立方米,相当于一个洗衣机大小的 “智能1号”按预定计划,以7000公里的时速,与月球表面几乎平行的1度角成功撞击月球,在月球表面砸出一个直径约为3米至10米的大坑,同时激起10多公里厚的“尘埃”。
而对于一个长2米、宽1.72米、高2.2米,体积约7.5立方米的“嫦娥一号”卫星(相当于一辆越野车,两侧太阳能电池帆板完全展开后最大跨度达18.1米)。撞击月球产生的尘埃是否一定比“智能1号”多呢?
南京大学天文学系萧耐园教授认为,只要保证卫星撞击前的初始速度,“嫦娥一号”卫星撞击月球产生的尘埃将肯定比“智能1号”多。
“嫦娥一号”卫星撞击月球时,由于中国将没有探测器围绕月球飞行,所以,能否观测到卫星撞击的过程和撞击产生的效果,将极大影响“嫦娥一号”撞击的价值。
“中国将可能和日本科学家合作,利用日本的探月卫星‘月亮女神’对‘嫦娥一号’卫星撞击月球的全过程实施观测,并且将数据传回地面,中日双方将共享相关数据。”北京大学焦维新教授在接受《北京科技报》记者采访时说。
但是,欧阳自远院士认为,利用“月亮女神”卫星对“嫦娥一号”卫星撞击月球的全过程实施观测的难度非常大。要让“月亮女神”观测到“嫦娥一号”的撞月全过程,必须保证在“嫦娥一号”撞月的时候,“月亮女神”正好飞行到撞击的上空。并且,“月亮女神”携带相机的拍摄角度正对撞击地点。这两个条件,要通过两国科学家的通力合作。“控制两颗卫星同时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上完成任务是非常困难的。”
2006年,欧洲“智能1号”卫星系统位于美国夏威夷的一个观测站拍摄到“智能1号”撞击月球后发出的“明亮闪光”。中国的地面观测站能否观测到“嫦娥一号”的这次撞击呢?
“如果‘嫦娥一号’撞击月球的时候,正好是正对地球的一面,中国的地面观测站也有可能观测到撞击形成的亮点。但是,这只能证明卫星撞上月球。”欧阳自远院士介绍说。
萧耐园教授说,“嫦娥一号”卫星撞击月球形成的巨大尘埃,国内只有河北兴隆国家天文台的2.16米射电望远镜能观测到,科学家根据天文望远镜观测到的红外线光谱,能够对月球的尘埃成分进行分析,对于人类进一步了解月球形成过程有很大的帮助。
“最重要的是,如果‘嫦娥一号’卫星撞击月球时,日本和印度的探月卫星正好飞临撞击上空,大量的数据将被获取。这也将是中国对国际航天研究的一大贡献。” 萧耐园教授说。( 来源:《北京科技报》 陈永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