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中国取消高耗能企业优惠电价 差别电价收入由中央划归地方 全文 -沪指直逼6000点 权重股引领狂欢 股市已成为国民经济"晴雨表" -中国九月受灾人口达4000多万 台风等为主要灾害 经济损失逾百亿 -首个国家煤炭产业政策出台加速 扭转投资过热 明年煤价仍上涨 -中国人基因组图谱出炉 检测需200万 国产7000米载人潜水器亮相 -上海金融机构贷款增速创新高 个人贷款拉动 信贷投放亟待控制 -监管机构将从六方面推进基金市场发展 城市居民理财首选基金 -嫦娥一号探月卫星进发射基地 年底前发射 -央行发1500亿票据 第6次加息信号强烈 9月重要经济数据24日发布 -中方拘4冲闯韩国国际学校者 外交部就东海问题磋商等答问(全文)
中国400个城市水资源缺乏 淡水保护刻不容缓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10 月 12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中国水资源情况不容乐观,国内660个城市中,有400个正受到水资源缺乏的影响,政府已将水资源缺乏作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首要障碍之一。

国际著名环保组织——CI·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在国内启动“饮水护源,和谐共赢”中国淡水保护项目,将通过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试点实施,进而遏制或减缓水体被污染的趋势,从而经济有效地实现水源地保护。该自然保护中心日前还得到3M公司捐赠的100万美元作为资金支持。

淡水保护刻不容缓

“此次淡水保护项目地主要在中国西南山地,该生物多样性特点地区及邻近的青藏高原是亚洲几乎所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被誉为‘亚洲水塔’,世界上45%的人口居住在这些江河的流域内。”CI·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主任兼首席科学家吕植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而这一区域正受到植被破坏、湿地退化的威胁。西南部冰川已退化了近五分之一,将影响到2500万中国人的淡水供给。”

吕植表示,此次淡水保护项目将通过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试点实施,探索如何应用有效的经济手段缓解水资源保护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并将成功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该项目重点关注尚未被污染的江河上游水源,运用基于市场运作的生态补偿机制维护“用水者”和“供水者”之间环境与经济利益的平衡,主要运作模式为:水源下游的用水群体支持上游水源地社区对植被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形成市场化运作的水资源有偿使用模式。

项目第一阶段工作初步选定在云南省丽江市和四川省平武县进行流域生态补偿试点,除了保护水源地外,还将建立长江流域上游生态分区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以筛选出重要的生态保护单元,探索中国水源地保护基金的框架,提高淡水资源保护的公众意识。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所长廖文根表示,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政策措施,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却深刻感受到有关生态建设的经济政策严重短缺。首先,包括城建、环保、地方流域管理机构等部门的机制未理顺;其次,相应的生态保护法律法规更多处于理念上;再次,就是技术上的问题,包括生态服务价值的量化,如何补偿,如何分偿经费等。

他对记者说,这种状况使得生态效益及相关的经济效益在保护者与受益者,破坏者与受害者之间的不公平分配,受益者无偿占有生态效益,保护者得不到应有的经济激励。要解决此类问题,必须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CI·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发起的淡水保护项目意义重大,我们也很高兴看到3M这样的国际企业支持中国的淡水保护工作。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相关文章:
广东拟对四流域进行水资源配置 将大幅提高水费
浙江:直接取用江河湖水地下水要缴水资源费
浙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接近国际用水紧张警戒线
2006年中国水资源公报(全文)
十一五期间天津将实施北水南调水资源利用工程
人民时评:如何直面水资源困境?
中国水资源紧缺问题越来越突出 抗旱条例正起草
中俄两国联合保护黑龙江水资源
粤东水资源仅广东人均1/5 水短缺成发展瓶颈
缓解水资源紧张问题 山西将全面开征水资源费
三污染源威胁松涛水库 保护水资源任重道远
荷兰银行水资源结构性存款出炉
图片新闻:
时速350公里动车组有望2009年下线 京沪旅程只需5小时
上海扩大廉租住房受益面 月收入低于六百元的可申请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聚焦十七大前中国人事任免
· 中国反垄断法出台 向垄断说“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网络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