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业的发展速度只能用“惊叹”这个词来形容,诞生十年来资产规模年复合增长率高达90%以上,这令绝大多数行业望其项背。基金已经得到众多投资者欢迎,成为城市居民首选的理财方式。
规模爆发性增长
以1997年11月出台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为标志,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历经了近十年快速发展的历程。尤其是近两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资本市场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与此相伴随,基金业资产管理规模也迅速增长。
目前中国基金业管理资产总规模已超过3万亿元,资产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超过90%。基金持有的股票市值占股票市场比例已达25%。基金资产规模迅速增长的同时,基金投资收益率也在不断提高,2006年,股票基金平均收益率128%,今年上半年投资收益超过之前7年收益的总和,约有半数股票基金与混合基金的收益率超过100%。
经过十年来的发展,基金业已形成了较为丰富的产品线,供投资者选择。这些产品既包括传统的股票、债券、混合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也涵盖了ETF、LOF、保本基金、指数基金和QDII基金等。近几年,个人投资者购买基金产品增长迅速,成为基金的主要投资者。目前基金账户超过9000万,个人投资者持有基金比例约90%,城市人口的约15%至20%参与了基金投资。基金已经得到投资者广泛的欢迎,购买基金已成为城市居民首选的理财方式。
目前基金管理公司59家,管理基金340只,其中前5大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资产规模占总规模的34%以上,前十大公司规模已占50%以上,行业集中度已接近发达市场水平。自2003年起,基金业开始对外开放,目前已批准合资基金公司28家,合资公司管理的基金资产所占市场份额约为42%。
地位显著提升
随着基金业迅速发展,证券投资基金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普遍认可,专家理财的投资理念和财富效应日益深入人心。“基金业在我国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显著提高。”中国证券业协会会长黄湘平表示。
长期以来,银行存款一直是我国广大居民最主要的投资方式。如何适应居民多元化的投资需求,分散金融体系风险,是我国金融体系面对的重要课题之一。“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一种大众化的信托工具,为储蓄向投资转变发挥着重要作用。”黄湘平说。
2002年基金资产净值占城乡居民存款的比例为1.26%,而2006年底,这一比例提高到了10.73%。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最近发布的《2007年第3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综述》显示,城镇居民投资基金热情连续六个季度刷新历史纪录。调查显示,认为“购买股票或基金”最为合算的居民,超过“储蓄”的比例,居民对投资基金的偏好明显高于股票,特别是今年第3季度这种特征更为明显。
从我国基金业的发展历史来看,国内基金管理公司在发展之初就引入了国际先进的投资理念和方法来进行资产管理。证券投资基金作为股票市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使中国股票市场的投机行为得到限制,而投资理念正在逐步深化。
“基金还推动了资本市场制度创新和发展。”黄湘平指出。股票发行制度的改革、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以及大宗交易的推出、佣金制度的改革、养老金和企业年金市场化管理,都在某种程度上与证券投资基金市场的发展密切相关。“作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证券投资基金显著提高了证券市场买方的议价能力,有力地支持了优质公司上市”,“同时也有利于抑制或规范控股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等行为的发生,维护投资者利益。”黄湘平说。
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本市场不断完善,中国基金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创新、规范和国际化将成为其未来发展的明显趋势。”黄湘平表示。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财富不断聚集,个人投资热情高涨,机构理财业务需求旺盛,都将为基金业发展创造良好前景。人口红利带来的财富管理需求,将大幅度推动基金业的发展。中国拥有13亿人口,其中城镇化人口5.77亿,约占44%。上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中国出现过两次人口增长高峰,这两部分人群构成了当前消费的主力。有数据表明,他们对金融产品有强烈的需求,对专业机构的财富管理有较强的认同度。目前中国养老制度已形成以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和企业年金为补充的部分资金积累型的现代养老制度。根据世界银行测算,到2030年,中国养老基金资产将会达到1.8万亿美元,这将为中国基金业成长带来最具潜力的发展及创新机会。
海外市场的扩展,也为基金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目前中国股票市场市值已接近30万亿元,固定收益市场呈现了加快发展的态势,金融衍生品交易择机推出,所有这一切都为资产管理业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赵彤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