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30年的快速经济增长,改革开放初期没有必要特别关注的问题目前已经十分紧迫。这些问题包括资源环境约束、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由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均等造成的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机会公平问题、经济转轨中常见的受益群体和利益受损群体之间的矛盾等。
中国人类发展中的不平衡状况
由于上述矛盾和问题,近些年,在中国人类发展总体水平提高的同时,城乡、区域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人类发展差距仍然比较明显。
城乡差距。人类发展的城乡差距突出表现在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经从2000年的2.79倍扩大到2007年的3.33倍(图1.18) 。
图1.18 1978-2007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
数据来源:《2008年中国统计摘要》
2000年中国城镇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为75.2岁,而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69.6岁 。2005年城乡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10.7‰和25.7‰;2006年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10万分之24.8和10万分之45.5;两个指标的城乡之比都在2:1左右。
图1.19 2000~2005年中国城乡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数据来源:《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7》。
图1.20 2000~2006年中国城乡孕产妇死亡率(1/10万)
数据来源:《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7》、《2003-2007中国卫生发展情况简报》。
区域差距。2005年人类发展指数最高的省份比最低省份高出47% (图1.21),充分反映一些地区的人类发展要比其他地区快很多。2005年北京、上海等东部发达地区的预期寿命都在80岁左右,而西部贵州的期望寿命不足70岁 。北京与青海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5.11‰和35.04‰ 。北京15岁及以上人口文盲率仅为3.92%,而甘肃、青海、宁夏等西部欠发达地区这一指标都在20%左右 。2007年,东部的上海人均GDP为65,347元,而西部的贵州仅为6,835元,前者是后者的9.55倍 。
地区间人类发展的总体差距还可以从全球对比的角度来看。根据《全球人类发展报告2007/2008》的相关数据,上海和北京的人类发展态势堪与欧洲的塞浦路斯和葡萄牙等高人类发展指数的国家相比,而贵州等西部地区则相当于非洲的博茨瓦纳和纳米比亚 。
图1.21 2005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人类发展指数
数据来源:见附表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