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上海世博会呈现两大创新亮点 动迁工作获99%以上动迁居民支持  -广州决定收回80宗闲置土地 坚决打击囤积 下半年房价将加速上涨 -今年洪灾直接经济损失525亿元 因灾死亡652人 陕西洪灾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国大中型钢厂实现利润翻番 下半年钢价不会有大回落  -沪深股市低开高走 沪指站上4400点 两市总市值逼近20万亿元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8月1日起实施 优抚对象可享受3项优待 -3月末我外债余额$3315.62亿 黑石大跌 国家汇投公司亏损5亿美元  -5油企获首批原油经营资格 民企可经销成品油 高额投资成门槛 -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降2.78% 社科院称GDP应控制11%内 -中国今年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投资需求强盛 下半年将迎房价反弹高潮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7 月 03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近日,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预测,在国内固定资产投资的高潮已经持续73个月情况下,受持续投资热潮的影响,房价的反弹将保持逐月加快的态势。经济学家谢国忠同时也预测,由于股市调整等综合因素,房价的反弹也许至少会延续到今年年底。

1~5月70城市房价反弹

谢国忠指出,范剑平是从宏观方面来分析房价的反弹,而真正从微观层面来说,此次房价的反弹主要还是受股市调整的影响。他认为,国内房价的反弹从上个月开始,这样的趋势至少会一直延续到今年年底。

此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房价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数据显示,今年1~5月国内70个城市的房价出现了反弹,平均售价增长了6.1%,且呈现逐月加快反弹的态势。而房价涨幅一直“低调”的上海在5月份的房价涨幅也有加快之势。

谢国忠同时指出,此次房价的反弹和股市技术性调整有关。他说,现在已经有200多个股票下跌,跌幅达50%,这才是个开始,接下来还会陆续有更多的股票下跌。在短暂来临的“熊市”中,资金的分流助推了房价。

房地产市场投资需求强盛

为什么股市资金分流的目标如此明确的回到房市?为什么不会回到相对稳定的银行?

谢国忠解释,股市分流的资金回到银行的可能性很小。现在国内的存款利息相当低,还不足以吸引资金回流。而且,现在的通胀率达到3.4%,存在银行的钱不但没有收益,在通胀高的情况下,反而在变少。

对于利息税的即将调整和国家货币政策的即将出台的传闻,谢国忠表示,即使有这样的货币政策调整,和通胀水平还是有距离。更何况,要保持经济市场的稳定性,货币政策调整的幅度不会很大。小幅的加息或者利息税的调整是不能和高通胀抗衡的。

他指出,现在国内的资本市场不成熟,老百姓投资渠道不畅通。股市、楼市、银行储蓄这三者之间,在银行储蓄面临通胀压力,股市面临下跌的情况下,资金分流到房地产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房地产目前在国内的经济支柱地位不可动摇,还有高回报率,可以预测股市资金分流的首选就是房市。

房地产市场在这样的一个强大的资金流的冲击下,必然引起房价的上涨。而此次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来自于股市资金的分流,刚性需求显得较弱,投资需求强盛。这就再次印证了谢国忠的房市泡沫论。

谢国忠预测,在年底之前,国内的通胀将达到4.0%,国内通货膨胀将达到鼎盛,所以,他推测房价的反弹延续到今年年底也就有足够的理由。 刘春香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相关文章:
厉以宁:股指大跌不会引发房价暴涨 对中国牛市有信心
房价反弹有望延续到年底 固投高潮73个月不退 下降可能性小
08年后京房价将呈价值回归跌势 北海市长:房价涨幅可能继续第一
奥运经济报告:2008年后北京房价将呈价值回归跌势
王国刚:居者有其屋观念是房价上涨主因
重庆房价9天涨7.6% 房管局称仍处健康增长态势
深圳房价5个月内暴涨50% 10人争抢1套房很平常
郎咸平:以抬高地价创造GDP 房价更高伤害百姓
郑州近5月房价涨幅超20% 土地供应缩量推高房价
重庆新特区效应刺激房价 部分楼盘涨幅超20% 民营经济迎春天
中国处城市转型高峰期 每年1800万人进城市 城市化"大跃进"
5月中国70大中城市房价上涨6.4% 北京涨10.3%
图片新闻:
长江上游强降雨形成新一轮洪峰 三峡工程首次发挥防洪功能
中国将在北部湾重点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缓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