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是我国开放型经济经受最为严峻考验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周密部署,各地方各部门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新成绩。
一、贸易大国地位得到巩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首先体现在对外贸易上。2008年11月份,我国出口下降2.2%,这是自2001年6月以来首次负增长。2009年一季度,我国出口下降19.7%,进口下降30.9%。党中央、国务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发展及其影响见事早、行动快。2008年起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一是充分运用国际通行的财税政策支持出口。二是大幅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降低保险费率。三是加强对外贸企业的信贷支持。四是完善加工贸易政策,调减加工贸易禁止类和限制类目录。五是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六是全面改善外汇、海关、质检等服务。七是积极增加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重要能源原材料进口。八是旗帜鲜明地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妥善应对贸易摩擦。
实践证明,这些政策措施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而且极大地提振了企业的信心。2009年下半年以来,进出口规模明显扩大,降幅明显收窄,我国产品在主要贸易伙伴进口市场中所占份额有所提升。全年进出口总额达22072亿美元,其中出口12016.6亿美元,进口10056亿美元。我国出口总额首次赶超德国,居世界第一位。
二、利用外资水平继续提高。与国际贸易相比,全球利用外资受金融危机的冲击更加直接、更加严重。2008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下降14.5%。2009年上半年20国集团吸收的直接投资同比下降40%。2008年10月、11月和12月,我国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下降2%、36.5%和5.7%。这是自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吸收外资首次出现持续下降的局面。
为了遏制利用外资持续下降态势,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主要包括:一是深化外商投资审批体制改革,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内容。二是加强对外资产业和区域投向的引导。出台鼓励外商投资研发中心的税收政策,完善设立创业投资企业的相关规定。修订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积极支持沿边开放和边境经济合作区发展。三是大力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确定20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从税收、劳动工时、人才培训等多个领域给予政策支持。
2009年下半年,我国吸收外资持续下降局面逐步得到扭转。自8月份起,实际利用外资连续5个月保持正增长。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2009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同比下降38.7%,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仅下降2.6%,规模达900亿美元,超过法国和英国,居世界第二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