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年强劲增长之后,进入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不断扩散,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持续加深,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欧元区经济已经陷入衰退,日本经济在第二季度、美国经济在第三季度均已出现负增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承担着世界经济增长助推器作用,但也出现放缓的迹象。近期,美国次贷危机已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进一步向实体经济蔓延,美欧日三大经济体陷入衰退的边缘,发展中国家受到的影响也在进一步显现,世界经济下行已成定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08年11月6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预计,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仅为3.7%,其中发达国家增长率只有1.4%,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增长6.6%。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进一步下调至2.2%,发达国家整体下降0.3%,将是二战以来首次出现下降,其中美国下降0.7%,欧元区下降0.5%,日本下降0.2%。
2008年以来,各国货物贸易仍保持增长态势,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前8个月,美国货物贸易出口较上年同期增长18.8%,进口增长13.6%;日本出口增长17.9%,进口增长27.5%;欧盟27国出口(以美元计算)增长22.6%,进口增长27.5%;中国出口增长22.5%,进口增长29.9%;巴西出口增长27.7%,进口增长52%。面对当前的金融动荡及其对世界经济造成的危害,世界贸易组织(WTO)总干事拉米强调,WTO多边体制将扮演“减震器”的作用,他呼吁加快多哈回合新一轮谈判进程,成员国进一步开放市场,以促进国际贸易稳步增长。从长期看,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将不可避免地拖累国际贸易增长。IMF预计,2008年和2009年世界贸易量(货物和服务,剔除汇率和价格因素)将分别增长4.6%和2.1%。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2007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量达1.83万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0%。其中,流入发达国家12480亿美元,流入发展中国家500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1%。进入2008年,受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和金融市场动荡影响,许多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出现清偿危机,公司并购活动明显减少,全球FDI流量明显下降。上半年跨国并购交易额较2007年下半年下降29%。预计2008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将下降10%。
2006-2008年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长趋势
单位:%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世界经济
|
5.1
|
5.0
|
3.7
|
2.2
|
发达国家
|
3.0
|
2.6
|
1.4
|
-0.3
|
美国
|
2.8
|
2.0
|
1.4
|
-0.7
|
欧元区
|
2.8
|
2.6
|
1.2
|
-0.5
|
日本
|
2.4
|
2.1
|
0.5
|
-0.2
|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
|
7.9
|
8.0
|
6.6
|
5.1
|
国际贸易量
|
9.4
|
7.2
|
4.6
|
2.1
|
注:2008年和2009年为预测值。
资料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更新)》,2008年11月6日。
当前世界经济贸易发展中值得关注的主要问题有:
1.全球金融危机导致金融业损失惨重
次贷危机爆发最初本属美国境内的问题,然而,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全球资本市场紧密相连,当房贷与金融商品捆绑在一起,成为资产抵押证券由全球金融机构认购时,一旦源头次级房贷出现问题,效应就会往外蔓延。由于次级抵押贷款发放的高峰多在2005年底和2006年,还贷或拖欠高峰则在2-3年后的2008年。今年以来,美国投资银行和房地产贷款机构接二连三的出现问题。3月份,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7月份,美国房贷两大巨头-房利美和房贷美股价暴跌,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被迫接管“两房”;9月份,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前五大投行中仅剩的高盛和摩根斯坦利被美联储批准转为银行控股公司,总资产高达1万亿美元的全球最大保险商美国国际集团(AIG)告急、美国最大储蓄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也宣布破产。截至9月底,美国金融机构的损失总计7600亿美元。IMF预计,全球金融业由于次贷危机造成的损失将达1.4万亿美元。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对此次美国金融危机的评论是“百年一遇”、“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还将诱发全球一系列经济动荡”。
2.金融市场动荡将进一步拖累实体经济
受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的拖累,世界经济正经历着严重的下滑风险,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美国方面,今年第三季度GDP增长环比折合年率由上季度增长2.8%转为下降0.3%,其中消费下降3.1%,私人投资下降1.9%。9月份,美国制造业指数为43.5,为2001年10月份以来最低,表明制造业萎缩加快。10月份失业率升至6.5%,为14年来的最高水平,失业集中部门由建筑业、金融业向制造业和零售业扩散。在欧洲,欧元区经济已经陷入衰退,10月份经济景气指数由上月的87.5降至80.4,降幅创历史最高水平,消费者信心指数由-19降至-24。日本第二季度GDP环比下降0.7%,9月份实际家庭支出同比下降2.3%,零售下降0.4%。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虽然继续承担着世界经济增长助推器的作用,但也显现出后劲不足的趋势,特别是出口依存度高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受到的影响会更加明显。
3.世界性的联合救助行动效果尚待观察
由于资本市场投资者恐慌情绪弥漫,全球金融市场持续剧烈动荡,个别利好消息出台可能会缓解一阵市场情绪,但市场一旦稍有异动,股市抛售情绪就占据上风。为了缓解市场这一局面,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联手行动。一方面,通过调整财政政策,各国政府直接为金融机构注入资本。自从美国国会通过白宫提出的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后,其他国家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各自的救市方案。迄今为止,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奥地利和葡萄牙准备用于向银行注资、收购银行和为银行再融资债务提供担保的总金额已达1.96万亿美元。
另一方面,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各国央行也在尽可能加大各自金融市场的流动性。10月8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欧洲中央银行以及英国、加拿大、瑞士和瑞典等国的央行均宣布将基准利率降低0.5个百分点。10月29日,美联储再度将联邦基金利率调低0.5个百分点,达到1%,贴现率降至1.25%。10月31日,日本央行将其银行间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下调至0.3%,这是日本央行自2001年3月以来首次降息。除了降息之外,各国央行还通过公开市场操作,适时增加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目前为止,欧洲央行已经向瑞士、丹麦和匈牙利央行提供了流动性。
IMF10月7日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在肯定各国采取具体救市措施的差异性的同时强调指出,协调一致的解决方案有利于全球金融系统的稳定恢复。为了更有效地解决问题、走出困境,避免在恢复过程中产生新的其他问题,IMF提出五项原则:一是采取全面、及时的措施,集中解决信贷紧缩问题。各项措施的目标应明确,操作程序应透明;二是措施应当协调一致,避免对其他国家产生负面影响;三是对于发生的紧急情况要及时处理、迅速应对;四是虽然在危机发生时需要动用公共资金,但干预机制应尽量减少纳税人的损失,确保让责任人承担风险和纳税人分享将来的好处,政府行动也应有问责制;五是加强监管,力争在长期内建立更加稳健的全球金融体系。上述措施和方案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稳定投资者信心,但其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商务部综合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