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中国2425万人因旱饮水困难 北方旱情露头 驳旱区人员外逃说法 -国土部成首个公开预算中央部委 3月经济数据是货币政策方向关键 -中印应加强合作 互相取长补短 合作方式解决贸易摩擦 实录上/ -中石化转让地产资产 50%股权挂牌价仅1元 回应:符合法定程序 -必和必拓宣布胜利 日企接受铁矿石价飙涨90% 中国钢企仍不放弃 -央行进一步收紧房贷:统一执行二套房四成首付 多地现一房难求 -俄锁定3疑犯搜捕21名"黑寡妇" 或考虑重启死刑 公布袭击者照片 -国土部:去年住宅均价涨25.1% 统计局:不会将房价直接纳入CPI -常州问题疫苗企业疑似复工 曾生产甲流疫苗 药监局:尚在调查中 -王家岭矿难排水1.5万方 被困者无音信 传被困实际人数超260人
首页>>2010中印发展论坛>>论坛传真
2010中印发展论坛(下)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2010 年 03 月 31 日 
关键词: 中印 中印发展论坛 中印关系 中国 印度 中印建交60周年 双边贸易 贸易多样化 经济发展 中印经济交流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主持人 王刚毅: 感谢田薇女士,多年来她从事新闻传播,在战地进行报道和采访,同时还主持她的节目。正像她自己所说,间或还给平面媒体撰写一些专栏,刚才她的想法是基于这十年来的实践,我们在座的很多不管是来自于中国的媒体工作者,还是来自于印度的媒体工作者,都会同意她的一些说法。

我们今天顺利地完成了第二个主题的研讨,下面我们邀请几位中国方面和印度方面的人士到台上来。印度使馆经济一秘Naidu、Adani CEO Rabade、S.S.Haidar、龚晓峰、邓俊秉和田薇。

现在进入今天下午最后一个环节,有一个问答式的互动。问答只是一个大概的表述,大家可以提问题,也可以站起来谈自己的观感,或者提具体的建议,下面就请大家举手。

2010-03-30 16:43:02

中国网王晓辉: 我的问题是提给田薇女士和S.S.Haidar女士的,田薇女士是我喜欢了好几年的节目主持人,S.S.Haidar女士是我从昨天开始喜欢的印度节目主持人。我的问题是,作为中国和印度的两个电视媒体的代表,我们中印媒体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努力,来推动中国和印度之间的了解和传统友谊及经济的发展?谢谢你们两位。

2010-03-30 16:45:21

S.S.Haidar: 我想,怎么加强相互的交流,今天上午和下午我们都讲过了,我们必须要有相互的互访,从中国的记者到印度的记者,来到北京,坐在一起进行讨论,讨论我们之间的关系,这是最有效的方法。我想双方媒体的代表团,我个人的经验,比如说有女性代表团来到北京、上海,然后到青岛,然后到拉萨,坐青藏铁路到拉萨,媒体的朋友能够完全了解这个国家,改变他们以前对于中国的看法,我们需要旅行访问,更多地了解这个国家。我个人建议,至少在未来一年会有一方代表团组织媒体记者到其他国家进行访问,将这些出访后的经验写成报道,到下一个中印发展论坛进行交流,这是非常好的。我们希望,需要两方的记者进行交流,进行访问。我们的关系,大家可以看到,在中国就知道宝莱坞非常有名,在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但是我们听到的歌还是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现代的歌很少能听到。在拉萨我会教给他们一些新的宝莱坞的歌曲,他们听了这些歌,会非常想要看到这些电影,想要了解究竟是什么情况。我们确实需要这种交流,就是人与人之间坐在一起进行交流,这才是正确的方法。

2010-03-30 16:46:12

田薇: 我同意我的印度同事的说法。人与人交流是最重要的,媒体是由人组成的,像我这样的记者组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情,而且对于国家的感情都是最好的,对我们报道的事情,如果有非常清楚的了解,非常有感情,才能进行更好的报道。刚才我讲到了,要报道事实,我们不要进行美化,只是报道事实。同时我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故事,我有一个八岁的侄子,有一个小学生交换的项目,他到日本的一个家庭去,和一个非常漂亮的日本女孩成为笔友,每天写信,希望她来到北京。最后这个日本的小姑娘来到了北京,我的侄子有点紧张,给我打电话,因为到你身边了,和笔友的感觉不一样了。两个小时之后,他又给我打了电话,接触之后,感觉不错了,后来他不再给我打电话了,可能在跟小姑娘进行聊天。我觉得中印也是一样的,只有我们之间更多的了解,很多的问题就可以轻松地解决了。我非常愿意和我的印度同行见面进行交流,我看到这些印度媒体朋友时,我的想法是,我可以把他们邀请到我的节目当中来,建立这样一个平台进行交流,未来中国和印度媒体之间的交流就是非常关键的。

2010-03-30 16:47:50

外交学会曾建华: 很高兴参加中印发展论坛,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也是了不起的开始。我想做三点评论,然后提两点建议。今天大家谈的最多的可能有三个词,一个词就是误解,第二个词就是媒体,第三个词是交流。关于误解,我想,过去的误解是有历史原因的,由此引起相互隔绝了很长时间。但是现在的误解,我有一点觉得莫名其妙,里面很多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相互的不信任,或者相互的猜疑,或彼此不放心,更多的来自相互的竞争。我听到很多印度朋友提到中国和印度的竞争是没有办法的,因为一山难容二虎。我对他这个想法有不同的看法,因为印度和中国怎么能放在一个山上呢?如果说整个世界是个山,你把美国放在什么地方呢?所以,这个比喻本身是不太恰当的。

2010-03-30 16:50:00

外交学会曾建华: 第二个词是媒体,中印两国高层都是有共识的:发展两国关系。毫无疑问,现在关键是两国的国民感情怎么改善的问题,怎么改善?需要加温,谁来加温?只有媒体。因为什么呢?中国和印度的人员来往实在太少了,一年才50多万。我举一个我们的邻国的例子,中国—韩国一年是600多万,每周的航班是800多个班次,我们中国和印度加起来是24亿人,才53万人的交流,实在太少了。但是一下子让这个交流马上增加很多,我觉得可能性也不是那么大,也没那么快。这就需要媒体,媒体的作用非常重要,媒体被誉为“无冕之王”。但是媒体也不是无所约束的国王,我想新闻自由应该是以不损害别人作为前提条件的。所以,在报道对方情况的时候,我想还是应该全面地、客观地报道。

2010-03-30 16:51:50

外交学会曾建华: 第三个词是交流。我觉得我们的交流实在太少,我们是不是可以把一些问题放在一边,然后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两国关系。当然可以记住彼此的关切,先不要争论,中国为什么能够发展,刚才Rabade先生讲了,中国的发展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但是有没有想过中国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不争论这些问题。曾经有人跳出来争论,但是后来还是没有争论,才有中国今天的发展。所以,中印关系的发展我想也是先发展起来,先交流起来,只要两国的交流能够起来的话,我想能形成一个潮流,可以推波助澜。这个交流除了媒体之外,我觉得青年交流非常重要,为什么?因为老一辈的怨恨可能化解起来比较困难一些,但是年轻人就不要背上老一代的包袱,所以青年交流非常重要。

2010-03-30 16:53:25

外交学会曾建华: 最后我想提两点建议:第一个建议,建议两国政府支持成立一个媒体合作委员会,为什么说这个呢?因为我觉得双方误解太多了,需要有一个平台交换信息,通报情况,共同讨论如何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或者是敏感问题的处置方式,或者核实一些事件的真相,我觉得媒体合作委员会非常重要。第二,建议媒体报道的导向是不是可以用文化和经贸合作当背景,为什么挑这两个呢?因为这两个是两国合作的最强音,拿它当背景怎么做都不过分。但是我的意思不是一定要忽略分歧,避重就轻。不是这个问题,因为我觉得媒体太敏感了,我们的受众不一定都是精英,分歧可以交给智库来解决,他们可以在关门的时候讨论任何问题,为两国政府建言献策。谢谢!

2010-03-30 16:56:21

主持人 王刚毅: 谢谢曾先生。

2010-03-30 16:57:12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马家力: 对中印发展论坛我做了一点微薄的工作,很愿意和大家分享我们研究工作的经验和体会。作为一个研究印度三十多年,到过印度二十多次的一个小小人物,我想对今天的会议做一点评论,特别是对上午Karan Thapar先生讲的三点期望做一点回应。Thapar先生第一次到中国来,就期待着中印在中印边界问题上、在中巴关系上和印度争取加入联合国安理会成为常任理事国这个问题上取得突破,我觉得这个希望非常好,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实现这样一个突破。但是我要说,中印边界争端由来已久,我们必须遵照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采取一种尊重历史、尊重现状、尊重两国人民民族感情的方式来探讨解决边境问题的途径,应该遵循一种互利互认这样一种方式去解决边境问题。中巴关系问题,应该讲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调整了对南亚的政策,中国在平行地发展和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良好关系。中巴关系有着传统历史,但是中印关系近年来也在发展。中国作为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友好邻邦,我们希望印度和巴基斯坦也能够和平相处,也能够通过和平磋商的手段解决他们之间存在的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的表态非常明确。我可以讲一个例子,1999年印巴发生他塔吉尔冲突的时候,中国的态度非常明确,明确地告诉巴基斯坦的领导人,我们希望局势得到缓和,希望印巴双方冷静下来,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冲突。到现在为止,中国对巴基斯坦和对印度的态度都是这样的。

2010-03-30 16:57:27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马家力: 关于印度要求入常,希望得到中国支持的问题,我觉得我们在2003年,也就是我们自己第一次公开地说出来,中国理解和支持印度在联合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发挥更大作用的愿望和要求,这句话其实已经明白无误地表明了中国的态度,中国不会成为印度入常的障碍。当然联合国的改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中国的态度,就是希望印度在联合国和安理会发挥更大作用的这个态度我想是不会变的。

2010-03-30 16:59:38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马家力: 另外,我想就今天谈到的媒体交流问题谈一点看法,因为媒体交流确实非常重要,对我们学者来说也是希望媒体能够在改善中印关系、促进中印关系健康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一点,我觉得台上的嘉宾也好,台下的中国的朋友和印度的朋友也好,都希望看到一个中印关系能够稳健、健康、快速地向前发展。但是这里面确实有一个问题,中印关系当中存在着疑虑,存在着误解,存在着安全赤字。我希望中印之间能够通过交流、政府之间的高层互访、民间的交流、媒体的交流,来促成这个事情。我觉得Thapar先生讲,到中国来希望有一个转变。我希望你留下一个非常良好的印象,同时也希望你对中国对改善中印关系的这种愿望有一个很好的了解。我清楚地记得这样一件事情,1999年,印度的前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先生曾经就中印关系发表过很极端的讲话,后来他请我吃饭,我跟他讲,我说请阁下到中国去看一看,去看一看中国在干什么,看一看中国人在想什么。其实他来了以后就非常清楚,我当时的潜台词是:中国正在搞建设,中国不会威胁其他国家,中国人都想过富裕的生活,都想发财赚钱。2003年,费尔南德斯先生到了中国以后,通过各方的工作,他亲眼所见,中国确确实实不是印度的威胁,通过这样的了解,通过他的眼睛,看到这样的基本事实,是非常好的,希望Thapar先生和更多的印度朋友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到中国来了解情况。

2010-03-30 17:00:58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马家力: 还有一点,我觉得现在非常需要注意的就是,中印双方军队之间需要加强沟通和了解。中印在过去的十年当中军方的交流和沟通正在不断地增多,这一点非常重要。我有三点建议,其实跟我们会议的主题是一样的——ABM,A就是军队对军队之间的交流,也应该加强,这个东西对于解决双边关系、安全观念、战略观念都是非常重要的。B就是B…man对B…man,M就是媒体对媒体。我想这三个方面解决好了,恐怕会对中印关系有很大的好处。

2010-03-30 17:02:39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马家力: 最后我想提一个问题,给CNN-IBN的朋友,因为我也曾经接受过电视台的采访,我想你们对日益增加的中印军事交流是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报道态度?谢谢!

2010-03-30 17:05:48

S.S.Haidar: 我们知道,双边关系当中非常重要的军事方面的交流,去年国庆的时候,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时候,中印进行了一次联合的紧急事件的军事演习,这是2009年的事情。我觉得您说得非常正确,许多印度人,我们也认为两国的军事交流非常重要,必须不断地推进下去。去年是一次代表性的双方军事合作,去年赶上我们60年大庆的事情,我们当时双方的报道角度基本上还是能够反映这种现状的。

2010-03-30 17:05:53

人民日报国际部亚太编辑室主编: 谢谢主持人,首先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印度朋友介绍一下作为中国主流媒体的《人民日报》对印报方面所采取的一些基本原则和立场。关于中国媒体对印度的报道,至少在中国主流媒体这个层面,我们一般来说要把握这么几个原则:客观、准确、公正,从积极面、正面、友好这些角度来进行报道。在这方面可以经得住检验的,《人民日报》所有关于印度的报道,你们都可以查。不光是《人民日报》是这样,像中国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这些主流媒体,也同样是本着这样的原则和立场进行报道的。如果前方的记者包括编辑写了一些我们认为不合适的地方,首先在我们这一关就过不了,《人民日报》在印度有两位常驻记者,他们为如实报道印度的情况、增进中国人民对印度的了解、增进中国与印度的友谊做了大量的工作。我想印度方面应该会认同我这个说法。

近年来,我发现一个现象,中国跟印度的合作关系在不断发展,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中印之间的合作已经超出双边的范畴。比如说去年我曾经有机会两次访问非洲的苏丹,在苏丹我发现中国的商人和印度的商人合资开饭店,开得还非常成功,除了个体户这种小型私营企业层面,像比较大的油田开发、IT、电信方面,中国和印度的商人也有合作或者也有合作的意向,这是非常可喜的一个现象。请问台上的印度朋友,如何看待中国和印度在非洲乃至在其他地方进行的这种合作?谢谢!

2010-03-30 17:08:14

M.V.Rabade: 像这些合资企业也好或者是合作也好,我觉得是可行的,无论是在中或印,或者任何一个国家,两国的企业界都可以合作。对商人来说,语言其实并不是一个问题,任何两个合作伙伴只要能够走到一起,有共同的目标,都可以成为商业伙伴。我可以给大家举一个例子,你可能也经历过,你经历过苏丹这个例子,在那里中印两国的商人合作。也就是不久之前吧,我们好象有一个招标,华为好象拿到了一个10亿美元的电厂招标,像我们集团也是唯一一个亚洲集团有这种资质,到美国和欧洲竞标,去进行这样大型项目的竞标。我们这个企业是符合他们招标资质的,而且也是与中国的一个电力企业合作共同竞标的。所以,众人拾柴火焰高,之前我两次说过了,这种战略的合作伙伴关系,不仅能使两国更强大,同时也可以创造一种非常健康的商业环境,符合双方的利益,创造财富,同时也可以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所以,我认为世界任何两个国家,只要有这种互信,互相理解,这些合作都可以实现。

2010-03-30 17:10:44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上一页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相关文章:
孙士海:中印需建贸易纠纷仲裁机制 力争摩擦最小化
邓俊秉周刚:不遗余力推动中印两国之间的友谊
龚晓峰:中印经贸存在很强的互补性
高志远:正确看待中印贸易摩擦 媒体需真实报道
印<商业标准报>副总编:中印可改变世界趋势 应加强合作
印企业界人士:中印在投资环境方面有很多相似性
印度驻华记者:中印媒体应更好沟通、更加开放
田薇:媒体应更专业更真实 推动中印关系发展
邓俊秉:推动中印友好交流与和平发展四点建议
CNN-IBN副主编四建议给媒体 促进消除中印双方误解
龚晓峰:中印IT产业合作前景
高志远:中印应合作共赢 今年贸易额或达600亿美元
CRI副总编马为公谈中印交流媒体应有的社会责任
胡俊凯:后危机时代新兴国家媒体的责任
李家明:增进中印两国间了解 网络媒体有三优势
图片新闻:
中国邀各国参观水坝 湄公河大旱与中国无关(图)
长三角核心城市群新增6城市 合肥与马鞍山加入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