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中国2425万人因旱饮水困难 北方旱情露头 驳旱区人员外逃说法 -国土部成首个公开预算中央部委 3月经济数据是货币政策方向关键 -中印应加强合作 互相取长补短 合作方式解决贸易摩擦 实录上/ -中石化转让地产资产 50%股权挂牌价仅1元 回应:符合法定程序 -必和必拓宣布胜利 日企接受铁矿石价飙涨90% 中国钢企仍不放弃 -央行进一步收紧房贷:统一执行二套房四成首付 多地现一房难求 -俄锁定3疑犯搜捕21名"黑寡妇" 或考虑重启死刑 公布袭击者照片 -国土部:去年住宅均价涨25.1% 统计局:不会将房价直接纳入CPI -常州问题疫苗企业疑似复工 曾生产甲流疫苗 药监局:尚在调查中 -王家岭矿难排水1.5万方 被困者无音信 传被困实际人数超260人
首页>>2010中印发展论坛>>论坛传真
2010中印发展论坛(下)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2010 年 03 月 31 日 
关键词: 中印 中印发展论坛 中印关系 中国 印度 中印建交60周年 双边贸易 贸易多样化 经济发展 中印经济交流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主持人 王刚毅: 感谢龚晓峰副会长的精彩发言,他以众多的数字、政策的解读,给我们展示一幅中国和印度IT产业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的合作现状,以及在今后发展的一些潜力。实际上IT行业在整个中印两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和贸易往来方面只是一个部分,多年以来,印度驻华使馆在促进两国经济交往和贸易全面发展的过程当中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有请印度驻华大使馆经济与商务处的一秘高志远先生来发言。

2010-03-30 14:04:18

高志远: 尊敬的王刚毅先生,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中国和印度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跟过去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经济方面的变化,中国已经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2008年的贸易额即使在进入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仍然达到了430亿左右,今年前几个月已经达到了90亿,两个国家之间现在已经能够估计2010年两国贸易的目标,印度和中国的公司在全球市场上也有密切合作,很多的印度IT公司在中国有很多投资,还有在金融、证券交易中发挥了作用。印度银行在中国公司有投资,而且有各种各样的牌照可以进行人民币的交易活动。中国的公司也在印度有很多的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很重要的贡献,很多印度的项目都是几百万、上十亿、上百亿的大项目,都给予了中国的公司,两国之间的贸易额是非常巨大的。我们感觉两个国家都能在今年达到600亿美元的贸易额,经济的合作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特别是最近几年,从表面上看,两个国家之间有贸易的逆差,特别是对于印度的逆差,使得印度感觉到了对于中国贸易的一些误解,特别是对于中国市场准入等方面的误解。在印度有很多制造业、建筑业等等有很多发展,但是很难进入中国市场,印度国内的需求也是非常大的,而且印度对中国的原材料成本也在不断上升。然而,很多印度的产品无法进入到中国来,而且也无法完全打开中国的大门。如何能够解决印度这些公司进入中国的问题,因为问题很复杂,所以没有简单的答案,两个国家之间所面临的问题是非常复杂的,简单的答案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

2010-03-30 14:05:15

高志远: 印度不应该等待问题的解决,而应该更加主动,比如说更多地与中国进行接触,来推动对于复杂产品的贸易、关税的问题能够更加方便地解决。有一些印度公司,比如说钢材行业,应该更加积极地介入到中国采购招标当中,很多印度本地公司,比如一些技术公司和知识企业也应该更多地参与到中国的国家建设当中。今天有很多印度的IT公司在中国有很好的发展,印度的IT公司在签证方面、税法等方面也有他们的忧虑。印度的IT公司有很多人才在国际的大公司工作,特别是我感觉,印度很多专家人才也有机会,也应该能够进入中国的很多国有企业来工作。我们认为,这对中国和印度应该是合作共赢的。印度进入中国的企业,也应该从中国快速的发展中分一杯羹。他们的挑战就是,如果中国和印度的银行能够建立起好的关系,将能够大幅度减少两个国家企业之间经商的成本。现在有很多中国的银行在印度有分行,我们看中印两国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潜力,如果双方能够合作起来,将共同促进两国之间经济的发展,包括扩大贸易。比如说医药行业,印度很多医药公司也希望能够进入中国的市场,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比如他们的一些配方或者药品,进入中国市场需要很烦琐的注册手续等等问题,都需要我们未来共同探讨。

2010-03-30 14:08:47

高志远: 在过去几年,印度也希望推动一些水果、蔬菜,还有猪肉等等进入中国市场,但是也是非常缓慢的。过去4到5年,我们进行了很多探讨,只有4到5种产品进入了中国市场,中国政府也在关注这个问题,希望有更多的印度水果、蔬菜能够进入中国的市场。然而,印度市场对于中国的产品却是敞开大门的,我们希望能够建立在商业合作方面一个新的关系,能够使双方的国家有更加开放的胸怀,来迎接两国之间的贸易发展。如果中国和印度能够各自发挥比较优势,我们非常欢迎中国的工程企业在印度做项目,但是我们希望,中国在印度做项目的时候考虑到本地的情况,和谐地完成我们的项目。我鼓励中国和印度两个国家有更多的贸易发展,但是希望两国特别是商业界有更和谐的合作关系。

印度方面,我们希望中国的决策者越来越认识到印度市场对于中国的产品和服务所展示的非常慷慨的胸怀。我们只有共同合作,才能够发展得更快。如果想要达到共同的合作,我们应该更多地相互接触、相互了解。非常感谢大家听我的发言。

2010-03-30 14:11:47

主持人 王刚毅: 感谢高先生的发言,在他的发言中我有两个比较深刻的印象,第一,在一线,在印度驻华使馆,每天处理大量的中国企业和印度企业之间的关系,他肯定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也有很多需要我们双方都进一步努力去解决的问题。所以,在他的发言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特色,就是提出了很多具体的问题和具体需要努力的方向。但是我印象更为深刻的就是,像他的中文名字所反映的那样“高、志、远”,他的眼界是比较高的,同时有志于两国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以掌声对他的发言再一次表示欢迎。

2010-03-30 14:13:43

主持人 王刚毅: 中印两国人民直接交往有很多很长的历史,但是近期以来这种交往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也有进一步扩大的需要,但是不管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达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程度,媒体在任何时候都扮演着一个非常独特而重大的角色,他的责任也十分的重大。两国的媒体,我想应该担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用客观、公正的态度来报道对方。下面,我们就进入今天下午论坛的第二个主题讨论:中印相互理解与媒体的责任。首先,请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总编辑马为公先生发言。

2010-03-30 14:28:52

马为公: 尊敬的各位来宾,我来自中国语种最多的媒体,61种语言对世界传播中国信息的媒体,它叫做CRI(China Radio International)。我很高兴拥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各位来交流我们媒体应该在两国交流中间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大家可能都知道有一本书,美国作家叫托马斯·弗里德曼写的一本书,叫《世界是平的》,这本书我读过,对他的观点我不是完全赞同,我倒是赞同翻译者说的一句话,译者在后面有一个叫“译后感”,就是翻译以后写了一个最后的翻译后的感想,他说我觉得世界还不平,是崎岖的,像山路一样。但是这本书不管它的观点怎么样,中国人从这本书里听到了一个名字,叫“班加罗尔”,因为这本书里用了大量的篇幅谈到了班加罗尔,印度这个软件城市,有人把它称作“印度硅谷”的地方。大家想一想,当我们知道班加罗尔的时候,只有冠上了硅谷的名字,人们才知道它是干什么的,它是什么样的地方。

2010-03-30 14:30:19

马为公: 我们中国人,我认为,在几十年来了解印度通过什么呢?几十年前是通过美丽的印度电影来了解印度,电影里的歌舞很多人很喜欢。

今天中国人了解印度是通过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是通过传媒,像我们这样的人所做的事情,就是在不同语言之间、不同民族之间去搭一个桥梁,这就是我们今天中国人了解印度只要通过大媒体,大多数至少是这样。因为毕竟有机会到印度亲眼看一看的人很少。我在世界走了近五十个国家,但是我遗憾的是还没有去过印度,还有很多很多的中国人可能还没有去过印度。那么,我们了解印度还是通过电影、文学作品,通过媒体,大家想想媒体多么重要。

2010-03-30 14:32:59

马为公: 但是遗憾的是,我们直接从印度媒体看到的信息有多少呢?我们中国的媒体又报道了多少关于印度的信息呢?我们看到了大量的有关印度的报道来自什么地方呢?CNN、BBC等等,就是这些媒体。西方国家的主流媒体,应该说是世界信息传播中间的主流,但是我们看到了一个现象,就是对中国、对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对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发展中的大国、人口大国,西方媒体关注的不是班加罗尔的软件业发展得如何,不是印度的经济发展又有了什么样的新的奇迹发生,印度的国民生活又有什么样的改善,他们一定是关注恐怖袭击事件,他们一定关注着哪个地方发生了什么问题,哪里又有了灾难。因此,如果把西方媒体有关中国的信息或者把西方媒体有关印度的信息集中起来看,My god!你会吓一跳,这个国家怎么啦了,怎么这么多问题。但是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国家的一部分,即便是事实,因此我认为对一个国家,媒体去反映一个国家的时候,应该是全面、客观和公正的,这也就是刚才主持人说到的,我们要谈一谈媒体应不应该有的社会责任。

2010-03-30 14:33:43

马为公: 今天上午我听到Karan Thapar先生有一个精彩的发言,他是我们新闻媒体的,是电视台的主席,我很尊重这位先生的发言,他特别谈到了,他说我希望离开的北京,我带走的印象不仅是北京美丽的建筑,更希望对中国有关他不理解的中国问题能够有一些答案。我可以坦白地告诉你,你一定会失望,Why?为什么?因为你在这儿时间太短了,你第一次来北京只呆几天,用几天的时间想了解一个很复杂的中国,不是很容易的。因此,你带的印象一定是美丽的北京城和带回你脑子里存在的问题。但是没关系,你一定要再来,我希望你有机会去看我的电台和我面对面交流,这是我想谈的第一个观点。

2010-03-30 14:35:12

马为公: 下面,我想谈我的电台,我所从事的这个行业,我不是学印语的,我非常遗憾的是,今天我在这儿没有听到印第语,因为我电台有五十年的印地语广播,因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历史有六十年了,今天这个电台有61个语种,其中有10个语种是近十年来才增加的。大家都知道BBC、VOA都在减少他们的语种,我们在增加,为什么?我们没有病,我们一定在想为什么要增加语言,我们认为,语言是沟通的桥梁,而通过我们熟悉的语言,我们叫做母语去沟通,又是最好的桥梁。我们和印度朋友去沟通,大家都在讲英语,如果我们都在印地语,肯定很棒。我是讲阿拉伯语的,但是我不会讲印地语,我希望至少能会几句,能和印度朋友有更好的沟通。因此,语言是我们沟通的重要的工具,没有这种语言的沟通,难以达到我们相互之间更好的理解,甚至于你生活在中国很长时间,你也有很多地方没有去过。看到北京,它不是中国,它是北京,在中国依然有贫困,依然有非常遥远的沙漠地区,生活很贫困的人民,这些综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中国。因此,我们这么多年来所做的一件事,去年的时候我们使馆的朋友,印度驻华使馆的朋友也参加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印地语开播五十周年的庆典。我们请了不少朋友,好象我印象中周刚大使和夫人也出席了我们的活动。但是中国人有一点很重要,我们中国人认死理,而且特讲历史,比如说中国是有悠久文化历史的,今天早上很多朋友,包括周局长在演讲中间谈到中华文明,谈到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文明,谈到恒河流域的文明,谈到这些的时候,我们是应该引以为骄傲的,这些东西是不能忘记的。去年做了一件事,我们用了网络媒体做了一次评选活动,在中国人中间去评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了,你认为你印象最深的和你评选的十个国际友人,大家想想十个国际友人评选下来就有一位印度人,他叫柯棣华,所有的朋友都知道柯棣华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份量。我们把柯棣华先生的两个妹妹,80多岁了,从印度的孟买请到了北京,我们还把她们送到了大连见到了柯棣华先生现在90多岁的遗孀,让她们见了面,我们授给她们一个柯棣华的纪念章和奖牌。我们为什么做这个事?我们也想让中国人知道,我们有了今天的成就,中国离不开世界,离不开世界上的许许多多的友人,我想也包括印度朋友在内。

2010-03-30 14:36:30

马为公: 所以,我认为我们记住历史,不是一件坏事,我们讲友谊,是一件好事,中国和印度之间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我们为什么要去忘掉它?我过几天要到日本去,我连续几年参加了一个叫中国媒体和日本媒体中间的对话的活动,我发现我们在对话一开始的时候就吵起来了,我们的观点很不一样。但是到去年我们发现我们坐在一起没有话说了,为什么?因为大家彼此都开始了解了,但是4月4日我又要去日本东京,我相信今年我们有新的话题,因为我们两个国家又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情,与去年不同了。所以,我参加过中日对话,我也希望有一天能够参加中印对话,而这个对话是媒体间的对话,我们认为媒体是承担着很沉重的社会责任的,对中国印度关系的发展我们有责任,我们报道什么,如何去报道。因此,我们有必要和朋友间、和我们的同行间进行沟通与交流。希望大家记住我的这个愿望。谢谢!

2010-03-30 14:41:07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相关文章:
孙士海:中印需建贸易纠纷仲裁机制 力争摩擦最小化
邓俊秉周刚:不遗余力推动中印两国之间的友谊
龚晓峰:中印经贸存在很强的互补性
高志远:正确看待中印贸易摩擦 媒体需真实报道
印<商业标准报>副总编:中印可改变世界趋势 应加强合作
印企业界人士:中印在投资环境方面有很多相似性
印度驻华记者:中印媒体应更好沟通、更加开放
田薇:媒体应更专业更真实 推动中印关系发展
邓俊秉:推动中印友好交流与和平发展四点建议
CNN-IBN副主编四建议给媒体 促进消除中印双方误解
龚晓峰:中印IT产业合作前景
高志远:中印应合作共赢 今年贸易额或达600亿美元
CRI副总编马为公谈中印交流媒体应有的社会责任
胡俊凯:后危机时代新兴国家媒体的责任
李家明:增进中印两国间了解 网络媒体有三优势
图片新闻:
中国邀各国参观水坝 湄公河大旱与中国无关(图)
长三角核心城市群新增6城市 合肥与马鞍山加入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