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启示
在过去160年里,中国现代化的经验和教训是深刻的,中国现代化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可以给人许多的启示。其中,比较重要的启示有如下几点。
(1)中国现代化是一种后发追赶型现代化
中国现代化的启动不是自发的,而是被迫的。这是现代化后发国家的一种普遍现象。这种现代化,学习和借鉴先行国家的知识和经验非常重要,但不可能重复先行者的老路,因为两者的国际环境和自身条件差别很大。
(2)中国现代化遵循世界现代化的基本规律
中国现代化包含现代文明的形成、发展、转型和国际互动,包括文明要素的创新、选择、传播和退出,包括国际竞争和地位变化等,这些都是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所以,现代化的基本原理同样适用于中国。一般而言,现代化既有共性原理,也有国家和领域的多样性。中国现代化既要遵循基本规律,也要适当保持自己的个性。
(3)中国现代化进程既有重大失误,也有成功案例
从18世纪到20世纪的300年里,中国现代化错失了不少重大机遇,也有一些成功事例。错失的机遇主要包括:1793年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1840~186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启动、1895年第二次工业革命扩散和1945~1970年的第三次产业革命(自动化和工业经济的黄金年代)等。成功的事例包括:1945年联合国成立,中国加入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1970~2000年期间第四次产业革命(信息化)、知识经济和第二次现代化兴起,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时间大致重合等。失去机遇加速了中国的衰落,抓住机遇有利于中国的复兴。
(4)中国现代化的任务超过发达国家总和,国际经验不足以解决中国问题
迄今为止,中国现代化是世界最大人口规模的现代化。2005年20个发达国家的总人口约8.2亿,西欧12个国家约3.3亿,美国约3亿,日本约1.3亿,中国约13亿。从人口规模的角度看,中国现代化的任务超过发达国家的总和,是西欧12个国家的4倍多,是美国的4倍多,是日本的10倍。在世界现代化的先行国家之中,没有一个国家具有中国的人口规模,没有一个国家具有中国的悠久历史。中国现代化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是前所未有的。世界现代化的先行国家的国际经验,不足以解决中国问题,中国现代化面临更多的挑战,需要深入的研究和大量的创新。
(5)中国现代化面临双重压力,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径
世界现代化进程分为第一次和第二次现代化。世界现代化是非线性的,第二次现代化是对第一次现代化的部分继承和发展、部分否定和转向。目前世界现代化是两次现代化并存。发达国家已经进入第二次现代化,发展中国家处于第一次现代化,但多少受到第二次现代化的影响。中国第一次现代化尚没有完成,但已经包含第二次现代化的要素,部分地区已经进入第二次现代化。中国面临完成第一次现代化的压力和加快进入并努力完成第二次现代化的压力。这是发达国家所没有面临的挑战。中国现代化只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径,综合现代化的运河战略将是一个合理选择。
(6)中国现代化面临资源挑战,需要拓展国际空间
现代化建设需要物质资源。迄今为止,实现现代化的人口大约为10亿。10亿人口的现代化已经对世界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如果中国13亿人口要实现现代化,如果扣除知识经济对物质资源的替代效应,它对世界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是不可低估的。中国需要大力改善自己的国际环境,扩展自己的国际空间。
(7)中国现代化不能忽视制度和观念现代化
世界现代化不仅包括生活和结构的现代化,也包括制度和观念的现代化。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制度和观念的现代化更为重要。在过去的100多年里,在许多时候中国现代化的模式大体属于工业化优先模式;从洋务运动以来,物质和技术层面的现代化受到持续重视,这是比较合理的;但是,制度和观念的现代化则波澜起伏,摇摆不定。制度和观念现代化的滞后的负面效应,会随着物质和技术现代化的推进而逐步显露,逐步成为影响中国现代化成败的关键因素。重视制度和观念现代化,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战略选择。
中国社会的封建观念历史悠久,消除封建意识的任务非常艰巨。如果不彻底消除封建观念,如果不真正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中国现代化就难以完成。
(8)中国现代化不能忽视地区差距和文化多样性
世界现代化具有进程不同步性和多样性。在现代化过程中,地区和贫富差距的扩大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要实现现代化,就需要把地区和贫富差距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目前,中国地区和贫富差距还在扩大。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不同特点。文化现代化是一种世界潮流,文化多样性同样是一种世界趋势。中国现代化需要理性面对发展不同步性和文化多样性,在发展先进主流文化的同时,尊重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缩小地区和贫富差距,建设和谐社会。
(9)中国现代化的政策目标需要与时俱进
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中国现代化的政策目标是建设工业化强国。在20世纪60~70年代,中国现代化的政策目标是实现“四个现代化”,包括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现代化的政策目标是“三步走”战略目标,1990年人均国民收入比1980年翻一番,2000年人均国民收入比1990年翻一番,2050年前后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在21世纪,中国现代化的政策目标包括,在2050年左右基本实现现代化,在21世纪末全面实现现代化。全面实现现代化,不仅要求国家整体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且要求实现六个领域的现代化,包括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和生态现代化。
(10)中国现代化既是一种世界潮流,也是一种民族复兴
在1700~2100年期间,中国的国际地位经历下降和上升两个阶段,从相对衰落走向伟大复兴。1700年中国人均GDP(PPP)排名世界第18位(如果爱尔兰和希腊不参加排名,中国排第16位)。按照过去15年的年均增长率估算,2100年中国现代化水平的排名有可能进入世界前20名。如果说18和19世纪是中国衰落的200年,那么,20和21世纪将是中国复兴的200年。21世纪将是中国复兴的伟大世纪。
四、世界现代化的人类发展评价
在世界现代化研究中,人的现代化研究是现代化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人的现代化评价是现代化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人类发展水平的定量评价可以作为人的现代化的定量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人类发展评价可以与现代化评价相协调。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0年推出的人类发展指数,比较适合第一次现代化过程的个人现代化,能够反映工业经济时代的人类发展水平。人类发展指数衡量一个国家在人类发展的三个基本方面的平均成就:健康长寿、知识和体面的生活水平。
为适应第二次现代化和知识经济的世界潮流和时代需要,我们提出了“新人类发展指数”,并完成1980~2007年世界131个国家和1990~2007年中国34个地区的新人类发展指数评价。新人类发展指数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人类发展的五个方面的平均成就:健康长寿、知识普及、信息共享、环境优美和富裕生活(优质生活)。
2007年新人类发展指数的世界前10名国家是:挪威、芬兰、荷兰、丹麦、瑞典、美国、韩国、瑞士、英国和新西兰。
2007年中国新人类发展指数排世界第63位。1980年中国新人类发展指数排世界第91位。改革开放以来,在过去27年里,中国的世界排名上升了28位。
2007年中国内地地区的新人类发展指数的前10名地区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广东、山东、辽宁、福建和河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