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人物2010007期封面
温总理与人民“勾指相约”
温家宝总理除了深入基层,体察民情,还通过网络了解民意,收集智慧。
2010年2月27日下午3点,温总理带着“在两会之前,我还要同网民们见一次面”的承诺,如约来到新华社。在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访谈室里,他对亿万网民说:“我是带着真心、真意、真情来同网友们交流的,看到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常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温总理的这种坦诚和真情,引起了网民的强烈共鸣,仅通过新华网发展论坛提问的帖子就超过40万个,还有10多万手机用户发来短信提问。互动高峰时,每秒钟的提问就超过120个。
结束与网民“见面”数天后,温总理出席两会。在每年的两会上,他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并与中外记者见面,一言一行都成为人们最关心的事情之一。作政府工作报告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小时,其背后却是总理一天又一天的“夜以继日”、“坐以待旦”。
此时,回顾温总理7年来两会上的经典时刻,展望2010年两会的热点,我们心中充满了感动、温暖、信心和希望!
2010年
两会前的准备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 邢婷 刘雅婷
2010年两会前,和往年一样,为了提交一份让老百姓“听得懂、愿意听、记得住、能管用”的政府工作报告,温家宝总理早早开始了准备工作,先后主持召开了5次座谈会,深入到田间、社区,听民声,察民意,聚民智。
座谈会搬进农家小院
2010年1月19日上午,温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第四次全体会议,讨论即将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会议决定,将此稿发到各省区市和中央有关部门、单位征求意见,并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意见。
1月22日至2月1日,温总理在中南海主持召开5次座谈会,征求对即将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从2003年至今,通过座谈会的形式,听取各界代表对该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已成为温总理的工作惯例。
“一些大学功利化,什么都和钱挂钩?这是个要命的问题。”1月26日,当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施一公教授提出将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后,温总理深有感触地说。原本准备了讲稿的施一公,听了总理的话后,索性脱稿侃侃而谈。施一公结束发言时,温家宝对大家说:“我们要下决心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他略微停顿一下,提高了声音:“中国一定能够出现世界一流大学。”
“你们生活在基层,最了解实际情况。政策制定的好坏和成效,你们最有发言权。”2月1日上午,面对10位来自基层的普通群众——技术工人、退休工人、种粮大户、大学生、个体工商户、乡村医生等,温总理诚恳地说。农民工就业难、大学生创业问题、个体户贷款难、乡村医生的工资待遇……面对这些基层代表们的困惑,温总理耐心回复,并逐一记录。
为了听取更广泛的基层声音,温总理将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开到了社区。1月31日,他来到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道枣营北里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养老、农民工子女教育、残疾人就业……在3个多小时里,13位社区各界群众面对总理,坦诚直言。
温总理还首次将座谈会搬进了农家小院。1月30日,他来到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巴克什营镇偏桥村,在村民苏洪喜家中召开座谈会,就《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和改进政府工作,与农民们座谈。在苏老汉家宽敞的客厅里,温总理热情地招呼村民们坐下,开门见山地说:“今天到偏桥村,一是看望乡亲们,离我上次来村里又过去5年了,我很想念你们。二是3月份要开全国两会,我要在全国人代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农业、农村、农民还是放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如何做好‘三农’工作,我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不知不觉,已是中午时分。两个多小时里,12位村民先后踊跃发言,提出意见和建议。“从大家提的意见中,我感到政府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有些事情我们想到了,也写到文件上了,但落实还有一个过程,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温总理说。
一“网”情深
从2003年开始,新华网每年两会都会推出“我有问题问总理”、“总理,请听我说”的网上互动话题。总有网民在帖文中问:“总理能看到我们的提问吗?”
2005年的两会上,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开场就说:“昨天我浏览了一下新华网,网民们知道我今天开记者招待会,竟然给我提出了几百个问题。他们对国事的关心,深深感动了我。他们的许多建议和意见是值得我和我们政府认真考虑的。”总理的这番话,使网民们热情高涨。
其实,早在2003年上任后,温总理就开始通过网络了解民情,体察民意。
2003年4月26日,在北京大学的学生宿舍里,温总理与医学系的几位大学生交谈时说:“我在网上看到同学们在留言中表达了同全国人民一起抗击非典的决心,令人感动。”
此后几年,从2006年到2008年的历届两会,温总理对网民提问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对网民所提出的一些问题也作出相应的批示。在2007年的两会上,温总理说:“当我在网上看到有一个网民,他提出关于要建立儿童医疗保险已经4个年头了。我很注意这件事情,立即写了批语,我说,关系孩子们健康的事情应该重视,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
2009年2月28日,温总理在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的联合直播间,历史上首次与全球网民进行在线文字与视频交流。他说:“我是带着心来的,带着诚意来的,我并不以为每个问题都回答得好,但是我讲的话是诚实的,我希望我许诺的事情能够真正做到。”
一名来自湖北的网友提到了关于白血病患儿的救助问题,恳请总理考虑能否将特殊病患儿纳入医保统筹范围。
就在此前不久,温总理结束在天津的调研,准备乘火车返京。在候车大厅里,总理遇到了带孩子看病的李贵树夫妇。因为没钱为身患白血病的儿子治病,他们决定放弃治疗。在询问完孩子的病情后,温总理说:“来北京看吧,我给你们安排一下。”
此时面对网友的提问,总理动情地说:“那天在火车站,我并没有把这个孩子的事情交给地方政府去办,而我出于一个普通人的同情心,和我的同事们一起凑些钱来给他治病……但是,我毕竟是一个总理。因此,我要想的是更深层次的东西,那就是如何完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方案,如何建立儿童重大疾病的救助制度。这些事情我们都在做着,但是我们的力度还不够。”
这次与总理的交流,让两会的网络特点愈发鲜明,使网民的参与热情更加高涨。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网评价说:“这种媒体参与和民众参政热情在西方都极为罕见,唯一能媲美的恐怕只有美国大选,而这种火爆局面也只能四年一遇。”
“我明年还来”
2010年2月27日下午3点,温总理在两会前夕,如约来到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访谈室,回答网民提问,共商国计民生。他说:“本来今年也想取在2月28号,但我考虑到明天是正月十五,是阖家团聚的日子,所以我就改到27号。在这里,我向大家拜年。”
房价是2009年最牵动人心的话题之一,2010年房价的走势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温总理说,群众的心情他非常理解,所谓“蜗居”的滋味他也知道。“因为我从小学到离开家的时候,全家5口人只有9平方米的住房。当然,时代不同了,我们应当按现在的条件来改善群众的住房。”
在一名网友提到医疗改革的问题时,温总理想起了一件事。“有一年我去吉林一所医院参观,我曾经对医生讲,我理解医生们为病人付出的代价。因为在任何国家,医生都受到尊重,而且他们的待遇都比较高。但是,你们要把病人当作亲人,对他们的态度要好,如果你们真的有什么委屈,要发脾气也找我,不要对病人。医生听到我这句话以后心里非常感动。”
温总理的真诚打动了网友。一位网友说:“您带着一颗真诚的心来和我们网友交流,我们也特别感动。”
在两个多小时的交流中,总理共回答了24个问题,涵盖了经济发展、医疗改革、住房保障、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读书、物价控制、反腐倡廉、两岸关系、中美贸易、上海世博会等多个方面。总理的回答让人们信心倍增,备感温暖。最后,总理与大家“勾指相约”:“我明年还来!”
2003年、2004年
庄严承诺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 刘雅婷
“有信念、有主见、敢负责”
2003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六次全体会议,温家宝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表决、选举结果宣布后,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任期届满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和新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切握手、相互致意。
两天后,温总理首次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亮相。面对中外记者,温总理进行了一段朴实而深情的自我介绍:
“我首先对全国人民讲几句话,感谢人民对我的信任。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我出生在农村的一个教育世家。我的祖父、父亲和母亲都是教员。我的孩提时代是在战乱中度过的。战火烧毁了我的全家,包括爷爷亲手办的那座小学。旧中国的苦难在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我从在大学学地质到从事地质工作整整25年。这期间大部分是在非常艰苦和恶劣的环境中度过的。我深知人生的艰辛,也知道国家建设的艰难。但我也树立了一种信念: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不畏艰险,勇于攀登,一定能达到光辉的顶点。
“我在中南海工作了18年,我目睹了在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同志的领导下,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面貌发生的历史性变化。我经历了这场伟大的实践。中国的建设事业是非常伟大也非常艰巨的,惟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国家才能繁荣富强;惟有坚持民主、科学和负责任的精神,才能实现我们的目标。全国2500多个县(区),我跑遍了1800多个。这使我更深地了解了国情和人民的状况,深知人民的期待。我绝不辜负人民的期望,一定要以人民给我的信心、勇气和力量,忠实地履行宪法赋予我的职责,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不负众望。”
接着,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温总理再次“剖白”自己:“大家普遍认为我是一个温和的人。但同时,我又是一个有信念、有主见、敢负责的人。”
就在首次亮相后不久,新一届政府迎来了第一场严峻的考验——非典疫情在全国多个省市区肆虐。2003年4月6日,温总理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考察工作时,坚定地说:“中国政府完全有能力控制非典型肺炎蔓延。”4月26日,温总理的身影出现在北京财富中心一期工程的工地、物美大卖场惠新西街店、安苑北里社区和北京大学。见到总理,一些市民想摘掉口罩和总理说话,总理说:“戴上吧,戴上吧,多点自我防范挺好的。”他自己却没戴口罩。他的笑容给了处于疫情恐慌中的百姓很大鼓舞、温暖和自信。
两三个月后,非典疫情基本平息。新一届政府打赢了这场硬仗!一年后的两会上,温总理在总结本届政府头一年的成绩时说:“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台下响起如潮的掌声。大家都知道,这句简单的话背后,是多少艰辛。
为农民工“讨薪”
2004年3月5日,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温总理从主席台的座位上起身,走上讲坛,向前方、左方、右方各鞠了一躬。随即,温总理开始作政府工作报告。这是他就任总理后的第一份政府工作报告。在报告中,温总理并未过多铺陈一年来的成就,而是用了相当重的笔墨勾勒本届政府今后的施政蓝图。
细心的代表们发现,政府工作报告更加关注民生问题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为农民工“讨薪”——“要切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支付”,“用三年时间基本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
原来,2003年10月24日,温家宝在重庆云阳考察。下午5点多,奔波了近一天的随行人员大都闭上眼睛在车上休息。猛然间,记者们所坐的面包车停了。“后边总理的面包车没跟上来。”随行的警察大声说,“赶紧回!”
钻进柑橘林、走过坑洼不平的泥泞小路后,大家看到在一处略显破旧的农舍前,温总理正坐在木凳上和村民交谈。“家里有几口人?粮食够吃吗?养的猪好卖吗?柑橘多少钱一斤?孩子们都能读上书吗?上学一年要花多少钱?……”看到有些村民总是不好意思的样子,总理不断鼓励大家:“你们想想,还有什么要跟我说?”
一直坐在左侧的农家妇女熊德明开口了:“我想说说我家里打工的事。”熊德明的丈夫参加修建了云阳新县城中心广场阶梯,包工头拖欠的2000多元工钱一直不给。
温总理当场承诺:“一会儿我到县里去,这事一定要跟县长说,欠农民的钱一定要还!”当夜,熊德明和丈夫拿到了被拖欠的2240元工资。此后,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2004年两会上,为农民工“讨薪”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两会上热议的话题。
取消农业税
在2004年的两会上,最热烈、最长时间的掌声,就是给予温总理这句话的:“我在这里向大会郑重报告,从今年起,中国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平均每年降低一个百分点以上,5年内取消农业税。”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国度,农业税已延续了整整2600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农业税收入占我国财政总收入的比例越来越小,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条件已经具备,免征农业税的历史时机到了。温总理算了一笔细账,“除烟叶外,取消农业特产税,每年可使农民减轻负担48亿元”,“今年农业税率降低可使农民减轻负担70亿元人民币”。为了支持农村税费改革,实现取消农业税的目标,温总理承诺,“今年中央财政将拿出396亿元用于转移支付”,“今年国家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100亿元,直接补贴种粮农民”……
此后,“三农”问题一直是温总理最关心的事情之一。2004年8月5日,温总理来到四川广安。上午10时40分,温总理又一次“没有约定、突然叫停车”,考察了隶属广安市的岳池县花园镇唐家巷村。
在了解到村民张超家5口人人均只有2分地时,温总理立即反问:“怎么会这么少?征地补偿了吗?村上提留没有?你们要给我说实话。”他又向村民们非常关切地问:“今年税收减了没有?减了多少?”在得到村民们的肯定回答后,他又急切地问:“你们借钱方便不?有高利贷吗?”……在四川考察期间,温家宝边走边看边思索。
在随后的一年中,国家加快了取消农业税的步伐。2005年初,广东、江苏、河南、浙江、四川、山西、重庆、安徽等22个省市区相继宣布全面取消农业税。当年的两会上,温总理宣布原定5年取消农业税的目标,3年就可以实现。2005年12月29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