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2月19日电(记者张建松)尽管人类已经登上了月球,但仍有众多的月球之谜有待科学家深入研究,其中最大的谜题就是月球到底如何形成的?为什么月球形成了不规则的三轴椭球体形状?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所高布锡研究员利用月球的天平动参数以及引力场系数,计算出月球椭球体3个主向径A、B、C的长度和月球的形状,并从理论上证明:大约在30亿年前,月球已经冷却和固化,现在的月球基本上保留了凝结时的形状。
这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相关研究论文已刊登在国家核心期刊《天文学报》上。
高布锡认为,月球的主向径A、B、C是由月球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所决定的,它们与月亮的二阶引力位系数和天平动参数有关,所以利用月球的引力位系数,或利用月球的天平动参数,都可以对月球的动力学形状进行研究,由月球的动力学形状又可以推算出月球凝结时的自转和轨道状态,这为探讨月球的起源和轨道演化,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早在18世纪末,法国数学家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就注意到,形状不规则的月球自转时会发生“颤抖”,月球形状好像被人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两极“挤”过了一样。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类发射到太空的探测器也发现,处于月球与地球连线上的月球半径被拉长,也就是说,如果沿赤道把月球分成两半,截面不是正圆,而是像橄榄球一样的椭圆,“球尖”指向地球。
月球为什么形成了这种不规则形状?有科学家认为,这是因为在久远的月球形成初期,月球自转较快,产生的离心力可能使月球赤道地区“鼓”出一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