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救援10年间:从72小时到24小时的进步
海地尚未从地震的肆虐中得以喘息,智利8.8级地震又令近800人丧生,此刻,对于流离失所的受灾人群,救援力量的迅速抵达并发挥作用无疑是最宝贵的。
在现代社会,灾难发生的那一刻,通常外界大量的救援力量和物资就开始准备集结,整个救灾供应链开始运转起来。那么,如何让来自于不同人道主义组织和企业,甚至个人的品种繁多的物资更有效率地抵达?如何分发到最需要的人群手中?这是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人道主义研究项目负责人卢克·凡·沃森霍夫(Luk Van Wassenhove)教授多年来一直研究的课题。
日前,沃森霍夫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的书面专访。
自发救援并非最佳方法
第一财经日报:近年来地震频发,智利刚刚爆发了8.8级强震,海地地震也已过去一个多月。目前海地的救灾供应链运行如何?最大的困难在哪里?
沃森霍夫:与最初几周不同,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救援物资如何送达海地,以及如何分发给需要的人们。救灾供应链已经逐渐完善,已到位的有限物资和资源也能更好地协调。例如,通过一个优化体系来确定哪些物品将被送往目前的行动基地圣多明各或太子港。同时,公共仓库系统和公共地面运输系统能促进所有救援物资的流通,并缓解小型非政府组织在租借卡车或寻找存储空间方面的困难。
但目前还很难预测在未来的几个月里,海地会不会发生让目前的困难局面雪上加霜的事件。
日报:海地和智利两国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有不小的差异,相比较而言,海地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状况是不是对灾难救援供应链提出了新的挑战?比如说,一些人对不同国家的救灾行为进行了政治化的解读?
沃森霍夫:海地地震的破坏程度造成了救援瓶颈,延误了国际救援的到达。大多数瓶颈都是由低劣的建筑质量和当地基础设施匮乏引起的。人道主义组织已经提前预备了救援物资应对飓风或其他季节性紧急事件,但是他们必须依靠当地的仓库和道路才能分发运送这些物资。而这些仓库和道路都在地震中遭到了破坏。
在最初几周,使情况更加棘手的正是大量涌入海地的国际救援人员和部队,但他们的到来又是海地所急需的。考虑到灾难的破坏程度和有限的当地机制,引入这些救援是必需的。有数千人都是首次来到海地,都在想方设法地深入了解这个遭到破坏的国家。与当地的灾民一样,这些外国人士同样必须在自己一无所知的断瓦残垣中寻找栖身之地和食物,同时还要完成自己的使命。
政治需要时间发挥作用,而议程也需要时间来完善,相对应急阶段,政治在重建阶段更加适时。与缅甸的情况一样,几乎没有一个国家会阻止他们的灾民接受救援。相反,在海地,假如总统府和其他部门还幸存,我想他们会提出出色的应对措施。时间将证明一切。
日报:总有很多好心人在灾难中提供帮助,但未必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如何才能把这些自发性援助更好地纳入供应链管理中去?
沃森霍夫:这是供应链面对的主要问题。有些人自发捐助,有些人设法自行提供人道主义救援。这些响应出于自愿,但是欠缺组织,通常只会产生瓶颈,造成延误和浪费。
其实最理想的方式是联系一个自己信任且能够为您的捐助提供渠道的组织,从而有助于满足各类需求。参与食品募集活动、捐款、向目前在救援现场的国际救援机构提供物资,以及预先达成寄送捐赠物资和接触灾民的协议,这些都是最佳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