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世界文化现代化的基本原理:文化现代化有三个标准
人类和文化相伴而生,有人类就有文化。人类文化大约有250万年历史,人类文明大约有6000年历史,现代化和文化现代化大约有300年历史。大量历史事实和科学研究可以证明,人类发展不是无序的,文化变迁不是无章的。现代化理论是关于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理论解释,文化现代化理论是关于18世纪以来人类文化变迁的一种理论解释,是现代化理论的一个分领域理论。由于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变迁多路径,文化现代化理论不可能是单一的,而应是多元的。
1、文化现代化的相关研究
文化现代化是一种文化变迁,文化变迁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现代化的相关研究包括三个部分:文化研究、文化变迁研究和文化现代化的专题研究等。
(1)文化研究
文化研究的历史源远流长。但是,直接把文化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整体研究的文化研究,大致是19世纪开始的。在文化研究的学术海洋里,有众多的各式各样的文化研究,它们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彼此的差异比较大。文化研究涉及许多学科,如文化人类学、文化社会学、文化经济学、文化心理学、文化地理学、文化生态学、文化现代化、文化学和当代文化研究等。这里简介文化学和当代文化研究。
关于文化学没有统一认识。一般而言,文化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现象和文化发展的科学。19世纪的文化学研究,关注人类的早期文化,特别是原始文化和土著民族的部落文化等。20世纪以来,文化学研究比较重视文化变迁和民族文化研究,关于现代文化和交叉文化的研究也在加强。文化学的理论流派比较多,如进化学派、传播学派、历史学派、社会学派、结构主义、功能学派、心理学派和文化相对主义等。
关于当代文化研究没有统一认识。一般而言,当代文化研究是一种跨学科研究。它的特点是:研究内容和方法非常多样,关注大众文化和文化批判,缺少文化学的宏大叙事。它的理论流派众多,如文化主义、结构和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文化工业理论(法兰克福学派)和文化霸权理论(葛兰西学派)等。
如果把视野扩大到各种文化研究,那么,文化理论就会潮水般涌来。这些文化理论可以大致分为古典理论和当代理论。目前比较流行的文化理论有:文化资本、接受理论、公共领域、文化软实力、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文化多样性、文化多元化、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化现代性、文化后现代性、本土文化、全球文化、生态文化、网络文化、数字文化、信息文化、赛博文化、媒体文化、休闲文化、科学文化、创新文化、文化产业、文化经济、版权产业、创意产业和创意阶级(creative class)等。
(2)文化变迁研究
文化变迁研究是文化研究的一个分支。文化变迁指人类文化所发生的一切变化。文化变迁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或更早,迄今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世纪的文化进化研究,进化论是主流观点。第二阶段是20世纪早期,反进化论成为主流观点。一些学者批判或放弃进化论。文化变迁、文化模式、文化传播、文化历史主义、文化相对主义和功能主义等被较多采用。第三阶段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文化变迁的综合研究,包括文化进化、文化变迁和文化现代化研究等。
文化变迁理论流派众多,如进化理论、传播理论、创新理论、冲突理论、循环论、结构功能主义、心灵主义和技术决定论等。其中,文化进化论影响广泛。
文化进化论大致可以分为古典进化论和新进化论。19世纪的古典进化论认为,人类社会经历了大致相同的发展阶段,从原始文化到文明时代;而且,每一个阶段是不可逾越的。20世纪40年代以来的新进化论,修正了古典进化论的“单线进化”观念,提出了一般进化、特殊进化、多线进化、文化发展能量理论和文化生态学等新观点。1955年斯图尔德提出“多线进化”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的进化发生在不同层次上,每个层次都有一些不同的文化类型;若干基本的文化类型在相同条件下会以相同方式发展,但不同层次的文化类型的变化是不同的。文化进化理论借鉴生物进化论的思想,认为创新是进化的根本源泉,生态适应是进化的一种机制。
(3)文化现代化的专题研究
文化现代化的专题研究,是把文化现代化作为一个研究课题进行的学术研究。这种研究从何时开始,没有统一认识。目前的研究,大致分为三大类:文化现代化的概念研究(阐释性研究)、实证研究和应用研究。
首先,概念研究。文化现代化的概念研究大致有三种思路。① 根据现代化过程文化变迁的事实,抽象出文化现代化的概念。② 根据学术文献的有关内容,归纳或推导出文化现代化的概念。③ 根据社会理想或个人理想,阐释文化现代化的概念。当然,有些时候是综合研究。中外学者都有大量研究工作。
文化现代性是文化现代化过程的结果的一种抽象归纳。如果把文化理解为一个无所不包的概念,那么,文化现代性与现代性是大致相当的。如果把文化理解为人类社会的一个领域,那么,文化现代性就是现代性的一个方面,是文化领域现代化的结果的一种理论抽象。在有些文献中,没有严格区分文化现代性与文化现代化、文化现代性与现代性的差异,几个概念交替使用。
其次,实证研究。文化现代化的实证研究,是对文化现代化过程或文化现代化现象进行直接研究。这种研究以学术目的为主,旨在探索文化现代化的基本原理和客观规律,或者检验文化现代化和文化现代化理论的真实性。文化现代化的实证研究和概念研究的划分是相对的。国内外学者的实证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世界、国家和地区层次的文化现代化研究。
其三,应用研究。文化现代化的应用研究,是把文化现代化作为一种先验事实,把文化现代化理论作为一种理论框架,并运用这种理论去研究或指导文化实践与文化过程。应用研究大致分为三个方面。① 定量研究,包括文化现代化评价、文化发展评价和文化竞争力评价等。② 政策研究,包括文化指标、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政策分析和文化政策制定等。③ 跨领域应用,包括用文化现代化理论去研究和解释其他领域的现象,或者把文化现代化理论作为其他领域研究的分析背景。
2、文化现代化的相关论述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现代化研究涌现了众多理论,其中六种理论比较有代表性。它们是经典现代化理论、后现代化理论、生态现代化理论、反思现代化理论(再现代化理论)、多元现代性理论和第二次现代化理论等。这些理论都对现代化过程的文化变迁或者生态文化有所阐述。这里简介四种现代化理论的文化论述。
(1)经典现代化理论的文化论述
经典现代化理论诞生于20世纪50~60年代。它是对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一种理论阐述。它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现代性是对现代化过程的结果的一种理论概括。马克思指出: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在经典现代化理论的学术文献中,马克思的这段话经常被引用。
经典现代化理论关于文化领域的论述是分散的,缺乏系统性。一般而言,文化现代化是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现代文化的特征被归纳成文化现代性。韦伯认为:文化现代性的特征是,原先在宗教和形而上学世界观中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理性,被分离成三个自律的领域,它们是科学、道德和艺术(哈贝马斯,2006a)。
文化现代性大致包括六个特点:① 新知识,以科学为基础的知识;② 新教育,现代教育的普及和科学的传播;③ 新观念,思想理性化,宗教世俗化,相信科技,现代主义、经济主义和民族主义;④ 新精神,科学、民主、自由、平等和博爱精神;⑤ 新追求,追求进步、财富、变化和自我表现,个人价值和能力的发展;⑥ 新世界观,效率、开放和参与意识,信任、责任、成就和公正意向等(何传启,2003)。
(2)后现代化理论的文化论述
后现代化理论出现于20世纪70~80年代。后现代化理论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而是关于后工业社会、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化研究的一个思想集合。后现代化理论关于文化变迁的论述非常丰富。这里简介三种观点。
英国学者柯鲁克等认为,文化现代性是文化现代化的产物,文化现代化是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过程,包括文化分化、文化理性化和文化商品化。文化后现代化是多方向的和不可预测的过程,是文化现代化的扩展和反向的混合体,包括高级商品化、高级理性化、高级分化和去分化。文化后现代性是文化后现代化的结果,也是一个混合体(Crook, Pakulski, Waters, 1992)。
美国学者殷格哈特认为,历史发展不是线性的,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是现代化,从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的转变是后现代化。1970年以来工业化国家发生的变化是后现代化,发展中国家发生的变化是现代化。从现代化向后现代化的转变包括政治、经济、性和家庭、宗教观念等的深刻变化,如从物质主义到后物质主义、从现代价值到后现代价值、从生存价值到幸福价值等。文化变迁具有路径依赖性,后现代化的文化变迁包括后现代主义的兴起(Inglehart, 1997)。
殷格哈特和威尔吉尔认为:在现代化过程中,宗教和传统文化遗产的作用没有消失,全球文化没有趋同,文化变迁不是线性的,文化转向一再发生,工业化带来理性化、科层化和世俗化,后工业化带来个人自律和自我表达价值,美国不是世界文化变迁的领导者,文化现代化不是不可逆的(Inglehart, Welzel, 2005)。
(3)多元现代性理论的文化论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多元化引起广泛关注。这种思想在现代化研究领域产生了共鸣,“多元现代性”逐步成为一个时髦的学术词汇。多元现代性理论是关于现代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变迁多线性的一种理论阐述。
以色列学者艾森斯塔特认为:多元现代性是关于现代时期的历史和特征的某种观点,它与20世纪50年代的经典现代化理论的阐述不同。现代性具有多种文化方案和制度模式。多元性和多样性被视为是不同现代社会独特面貌的主要决定因素。
多元现代性理论认为:首先,现代性应当被视为一种独特文明,具有独特的制度和文化特征。其次,现代性的历史,最好看作是现代性的多元文化方案、独特的现代制度模式以及现代社会的不同自我构想不断发展、形成、构造和重构的一个故事——多元现代性的故事。其三,现代性的这些不同文化方案和制度模式,是通过几种因素之间的持续互动构成的。其四,现代性文化方案的关键核心,涉及人的能动性和自主性,强调个人自由与制度自由领域的不断扩大,人的活动、创造性、自主性领域的不断扩展。其五,文化多样性的分析,并不否认现代化和工业社会趋同的早期理论包含着高度真实的因素(艾森斯塔特,2006)。
(4)第二次现代化理论的文化论述
第二次现代化理论是中国学者何传启提出来的(何传启,1998,1999)。第二次现代化理论不仅是一个广义现代化理论,也是一种人类文明理论,它使现代化理论与人类文明理论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二次现代化理论认为,从人类诞生到21世纪末,人类文明进程可以分为4个时代和16个阶段。现代化指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文明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它发生在不同国家和不同领域。18~21世纪的世界现代化进程,可以分为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两个阶段。第一次现代化指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和深刻变化,第二次现代化指从工业时代向知识时代、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和生态文明的转变过程和深刻变化。22世纪还有新变化。
第一次现代化过程的文化变迁是第一次文化现代化,第二次现代化的文化变迁是第二次文化现代化。关于第一次文化现代化的特点,参见前面文化现代性的六个特点。第二次文化现代化的特点包括:新文化观(文化产业化、文化多元化、文化遗产保护、网络文化和创新文化等)、新发展观(生活质量、生态意识和人的全面发展等)、新科学观(科学的两重性、大科学和高技术等)、新教育观(普及高等教育、网络教育和终身学习等)、新价值观(后物质主义、个性化、包容性、尊重不确定性和多样性等)和新世界观(人性化、文化自由和自我实现等)等(何传启,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