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国务院部署稳定农业八项措施 扩大奶粉收储规模 相关受益股一览 -民航局否认五大航空公司"密谋"涨价 国企首季利润环比增长1.2倍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1/3成功 美国为首选投资地 某企业7亿赞助曼联 -拉萨3-14服装店放火案主犯获死缓 纪检机关5年处分党员88.1万人 -中海油将进军成品油市场打破垄断 石化双雄3月成品油销量增三成 -中国官方频频就航母表态 专家称可先造小航母 建航母还要看民意 -房地产报告:中国下半年房价有望止跌企稳 -电监会:输配电价独立核定方案近期出台 用电量负增长二季度终结 -石化振兴细则下发各省 不会涉及价格及暴利税 汽车市场加快复苏 -邮政法拟修改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拆他人邮件 未设贸易壁垒
首页>>国情公报
《中国林业与生态建设状况公报》(全文)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9 年 04 月 23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森林是地球之肺,湿地是地球之肾,土地沙化是地球的癌症,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的免疫系统,在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科学家警告:随着森林锐减、土地沙化、湿地减少、水土流失、干旱缺水、物种灭绝、气候变暖等生态危机的日益突出,地球将失去供养人类生存的能力,生态危机有可能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联合国发布的《2000年全球生态环境展望》指出:人类对木材和耕地的需求,使全球森林减少了50%,难以支撑人类文明大厦,并强调,“没有任何问题比人类赖以生存的森林生态系统更重要了,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应赋予林业首要地位”。

    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承担者,肩负着建设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治理和改善荒漠生态系统及维护生物多样性、弘扬生态文明的重要职责。面对生态恶化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威胁,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林业与生态建设,在生态建设中赋予了林业首要地位,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赋予了林业重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赋予了林业基础地位;从维护本国生态安全和全球生态安全的战略高度,以对人类、对未来高度负责的精神,持续开展了中国历史上乃至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林业与生态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有效改善了中国的生态状况,而且为应对全球生态危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那么,中国政府对生态建设作出了哪些重大决策,中国人民为改善生态作出了哪些艰苦努力,中国林业与生态建设取得了哪些明显成效,中国的生态状况如何?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前夕,我们特向全世界作一简要介绍。

    一、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选择

    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国政府在领导人民摆脱贫困、发展经济、建设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一直以战略眼光关注着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森林问题、生态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在探索中不断前进,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战略思想的确立为标志,逐步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文明发展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森林问题极为重视。1955年,毛泽东向全国人民发出了“绿化祖国”、“实行大地园林化”的号召。1956年,中国开始了第一个“12年绿化运动”。1958年,毛泽东又进一步指出:“要看到林业、造林,这是我们将来的根本问题之一。”这一时期,中国政府确定了“普遍护林、重点造林”的方针和“青山常在、永续利用、越采越多、越采越好”的森林经营原则,有力推动了森林资源发展。

    1978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同时,带领中国人民开展了一场规模浩大的植树造林运动。1978年11月,中国政府决定在中国西部、华北北部、东北西部延绵4480公里的风沙线上,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这项被邓小平称为“绿色长城”的生态建设工程,开创了我国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试行)》,并根据国务院的提议,决定3月12日为中国植树节。198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的指示》。198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同年12月在邓小平的倡导下,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为加快国土绿化进程,邓小平写下了“绿化祖国,造福万代”的题词,并高瞻远瞩地指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建设社会主义、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要坚持二十年,坚持一百年,坚持一千年,要一代一代永远干下去。”从此,从中国最高领导人到亿万民众持续27年,年年履行植树义务,参加义务植树人数达104亿人次,义务植树492亿株。当时一位关注世界森林的当代著名林学家、英国人理查德·迈克尔评价说,中国的义务植树,为全世界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改善生态的任务是极其艰巨的,中国政府的决心也是极其坚定的。1991年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又发出了“全党动员、全民动手、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再造祖国秀美山川”的号召,进一步动员全国人民植树造林、保护森林。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世界上首部防沙治沙法也在中国诞生。中国政府还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造林绿化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通知》,制定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明确提出:“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建设祖国秀美山川,是把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重大战略部署。”2001年,刚刚走进小康的中国毅然决定,在今后十几年内,投资几千亿元,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

    在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如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的基础上,继续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着创新和发展。200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指出:“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明确提出:“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把“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确立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2005年9月,中国政府又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制定了《全国防沙治沙规划》。同时,发出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工作的通知》,制定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和《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年)》。从而在全国形成了建设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改善荒漠生态系统、全面推进生态建设的基本格局。在深刻总结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世界各国发展规律,科学判断我国发展阶段的基础上,中国政府以对民族和人类高度负责的精神,提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战略思想,并将“建设生态文明”、“成为生态环境良好国家”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描绘了新世纪中国生态建设的宏伟蓝图。

    生态文明是继人类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形成的新型文明形态。其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落实和成果的反映,它摈弃了人类破坏自然、征服自然、主宰自然的理念和行为,走上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保护自然、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并主动开展生态建设,实现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的伟大征程。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21世纪人类文明的旗帜和方向。中国政府和人民在经过艰辛探索、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作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选择,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在自身走文明发展道路的同时,也在谋求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在2007年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胡锦涛主席从维护全球气候安全的战略高度,向世界庄严承诺:到2010年中国森林覆盖率将由现在的18.21%提高到20%,并提出了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的重要倡议。这是中国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促进世界文明发展又迈出的重要一步。

    二、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良土壤、养护物种、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固碳释氧、维护生态平衡等重要生态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肺”。正如联合国粮农组织前总干事萨乌马所说:森林即人类之前途,地球之平衡。

    中国政府认为,森林是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关系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失去森林将失去未来、失去一切。基于这些认识,中国政府把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放在了生态建设的首要位置,并力求改变中国森林资源稀少的状况,维护中华民族的生存根基,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经过中国政府和人民长期艰苦的努力,中国的森林覆盖率从新中国成立时的8.6%,增加到目前的18.21%,森林蓄积量达到124.56亿立方米,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36.18亿立方米。在世界森林资源总体减少的情况下,中国的森林资源持续增长,并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国家。

    (一)人工林面积占世界人工林面积近1/3

    大力发展人工林,是发展森林资源的重要途径。自1949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采取人工种植、飞播造林和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等一系列措施,加快人工林发展步伐。中国人工林保存面积达到5300多万公顷,占世界人工林总面积的近1/3,居世界首位,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双增长”。2000—2005年全球年均减少森林面积730万公顷,而中国年均增加森林面积405.8万公顷;全球人工林面积年均增加280万公顷,其中中国年均增加148.9万公顷,占全球人工林年均增量的53.2%。这一重大成果,得到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全球森林评估报告指出:在全球森林资源继续减少的情况下,亚太地区森林面积出现了净增长,其中中国森林资源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其他地区的森林高采伐率。

    (二)严格保护天然林

    天然林的生态效益十分显著。中国在大力发展人工林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天然林保护。中国天然林面积为1.17亿公顷,占森林总面积的60%。为加强天然林保护,在试点阶段投入114亿元的基础上,中国政府决定,从2000—2010年投入962亿元,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全面停止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大幅度调减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天然林采伐量。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凯文·坎普先生当时曾赞叹:“中国政府在今后11年中投入110亿美元用于天然林保护,我为你们的国家感到骄傲。”经过9年的努力,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累计减少森林资源消耗4.26亿立方米,有效地保护了9837.72万公顷森林,工程区内净增森林面积815.7万公顷,净增森林蓄积4.6亿立方米,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状况明显改善。

    (三)实行具有中国特色的森林资源管护制度

    经过多年的探索,中国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体制。一是建立了以森林限额采伐、林权登记发证、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和森林资源定期清查为主要内容的森林资源管理制度。全国森林凭证采伐率达到92.4%,征占林地审核率达到91.2%,林权登记率达到85%。二是建立了以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为主要内容的森林资源保护制度。成立了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实行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组建了武警森林部队和专业扑火队伍,制定了扑救应急预案。20年来,中国森林火灾受害率平均控制在0.5‰以下,低于世界同期平均水平。中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初步形成了以生物防治为基础,生物、仿生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防治率达到67%,其中无公害防治率达到70%。三是建立了森林资源监督制度。从1989年开始,中国政府在全国相继设立了14个森林资源监督机构,对森林资源保护、利用和管理等情况实施了有效监管。这些制度的形成,保障了森林资源消长的良性循环。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1   2   3   4   5   下一页  



相关文章:
国家林业局:3年规划改造林业棚户区96.09万户(实录)
今起三年国家规划改造林业棚户区总数逾96万户
湖南冰灾后积极重建 林业生态系统初步恢复
大部地区森林火险等级走高 受害林业达1.18亿亩(实录)
旱情涉及到15个省区市 林业受害面积达1.18亿亩
林业局扩大内需 4季度追加林业投资36.5亿
第四届海峡两岸林业博览会在福建三明举行
林业专家:杨树是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的中坚力量
海峡两岸将“以林为桥”联手举办林业博览会
陕西林业公安等部门:华南虎事件不会不了了之
14省区雪灾致林业损失162亿 林业局六措施防恶化
2006年各地区林业系统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情况
广西林业局长被林业民警开枪击中头部 生命垂危
国新办就雨雪冰冻灾害对林业影响及灾后重建发布会
图片新闻:
纪念中国海军成立60周年阅兵式举行 海军核潜艇亮相(组图)
海上大阅兵将于下午举行 军委高层出席 核潜艇将现身(组图)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