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日-11月2日,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简称“中改院”)主办的“走向新常态的新兴经济体——2014’新兴经济体智库经济政策论坛”在海口召开,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在论坛发言,探讨经济新常态对城镇化的要求。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记者 王虔) 11月1日-11月2日,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简称“中改院”)主办的“走向新常态的新兴经济体——2014’新兴经济体智库经济政策论坛”在海口召开,与会嘉宾深入交流研讨与经济增长新动力相关的重大课题。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在论坛发言,探讨经济新常态对城镇化的要求。
张占斌认为,经济新常态是一个全方位的转型升级,提出经济新常态很大程度上是在于对高增长速度的结束和经济增长质量的关心。新常态应该是怎样的方向呢?张占斌认为一是增长速度由高速到中高速,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到中高端,增长的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资源的配置由政府主导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转变,对外开放也要从单纯的引进来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经济由非平衡发展到包容、共享方向转变。他指出,新常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新常态不追求过高的经济增长,但是也不允许经济大幅度的下调,否则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新常态对城镇化提出哪些要求呢?张占斌提出,在新常态下城镇化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城镇化面临转型有几个方面,发展战略方面,一般性的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从过去见物不见人到以人为本的转变;从发展动力上,由过去产权的分离到向四化同步转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一个都不能少;发展方式上,由过去的粗放向集约方式转变,把生态文明融入城镇化的全过程。
张占斌认为,城镇化为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大的历史机遇,中国经济要想保持中高速的增长,有效益、有质量的增长,应该把服务业作为一个重中之重来抓。城镇化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重大的历史机遇,城镇化意味着大量人口的增长,大量农民变市民,为整个服务业提供了巨大的需求空间。另外,城镇化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以工业为主转向服务业为主转变,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城镇化建设由单纯的发展经济到提供服务的转变,也为服务业提供了制度上、政治上的支持。他指出,城镇化转型为服务业提供了巨大的利好,中国的服务业去年出现了重大的带有标志性的转折,服务业比重第一次超过了工业,这既是整个经济发展出现的一个重大亮点,也表明了结构性的调整开始见效。
张占斌指出,加强服务业的合作,特别是中国和新兴经济体的合作,意义重大。按照绿色、低碳、节能、环保、智慧、生态这些思想和方向,可以展开广泛的合作。各国自身政府方面,要减少政府的行政审批权,简政放权,激发企业和市场的活力,为更多人进入服务业,从事服务业创造机会。以服务贸易为重点,要优化合作方向。也要发展新兴业态、加强金融合作,最后,大力发展职业型教育为服务业培养人才,为服务业创造品牌,创造条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