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日,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简称“中改院”)主办的“走向新常态的新兴经济体——2014’新兴经济体智库经济政策论坛”在海口举行。中改院院长迟福林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走向服务业大国——2020: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的演讲。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记者 王虔)11月1日,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简称“中改院”)主办的“走向新常态的新兴经济体——2014’新兴经济体智库经济政策论坛”在海口举行。中改院院长迟福林在论坛上指出,“中国进入经济转型升级新时代,加快服务业市场开放与制度创新成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
迟福林指出,中国由工业大国走向服务业大国,关键在于加快服务业市场开放和制度创新。这些年,服务业供给瓶颈问题突出,难以满足社会服务需求,根源不在于国内资本短缺,而在于服务业市场开放的严重滞后。当前,服务业行政垄断的特点仍然突出,市场开放程度较低,不适应转型升级的大趋势。
他认为,尽快使社会资本成为服务业发展的主体力量。发展服务业,主体是中小企业,关键是放开市场,重点是激活社会资本。从实践看,以大企业为主做强服务业并不成功,某些大企业靠做大规模进入世界500强,但缺乏对市场需求变化的灵敏反应,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强。从产业发展规律看,服务业门类繁多,个性化、差异化程度高,中小服务企业更能够灵敏地反映市场需求,并通过公平竞争激活、做大服务业市场。这在客观上要求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加快服务业市场对社会资本的开放。例如:
第一,放开市场准入。
第二,实质性打破对社会资本的限制。
第三,加快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
他提出,重点是打破服务业领域的垄断。加快发展服务业,关键在于打破服务业的行政垄断与行政管制。由于教育、医疗、健康、金融等服务业领域仍然保持一定程度的行政垄断,市场主体难以通过公平竞争来提高供给能力、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他建议 修改《反垄断法》、向社会资本推出有吸引力的重大项目并加大反行政垄断的力度。
迟福林同时提出,把提高服务贸易比重作为“十三五”对外开放的重大任务。从现实看,由于服务业领域的对外开放严重滞后,服务业难以利用国际先进技术和服务管理经验,制约了服务业的有效供给。其结果是,国内的某些服务消费外流的问题比较突出。未来6年提高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度具有紧迫性。这就需要以发展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区为重点,加快服务贸易对外开放进程。
第一,把2020年服务贸易占贸易总量比重提高到20%,作为“十三五”对外开放的重要目标。
第二,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
第三,逐步把服务业外商投资审批制改为登记备案制。
第四,加快扩大双边和区域服务贸易协定,打破一些国家对中国服务贸易的壁垒。
迟福林指出,到2020年,中国实现由工业大国向服务业大国的转型,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全面转型升级。它不仅是一个经济增长新常态的形成过程,还伴随着经济结构新常态、利益结构新常态、制度创新新常态的形成;不仅涉及经济领域的改革,还涉及到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的改革。
推进服务业主导的转型与改革,不仅对中国未来10年、20年的公平可持续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而且将给包括新兴经济体在内的全球经济带来重大利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