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日,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简称“中改院”)主办的“走向新常态的新兴经济体——2014’新兴经济体智库经济政策论坛”在海口举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在大会做了题为“打破思维定式,释放发展潜力”的发言。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记者 王虔)11月1日,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简称“中改院”)主办的“走向新常态的新兴经济体——2014’新兴经济体智库经济政策论坛”在海口举行,与会嘉宾深入交流研讨与经济增长新动力相关的重大课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在大会做了题为“打破思维定式,释放发展潜力”的发言。
郑新立指出,三季度公布的经济数据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已经持续了3年多的经济下行态势还没有改变,经济下行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且还看不到什么时候能够改变这种下行状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特征是过剩,产能过剩、供给过剩。短缺经济条件下,主要特征就是短缺,郑新立认为,我们对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短缺认识深刻,而且有了解决的办法;但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过剩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认识还不够,缺乏有效的应对办法。
郑新立介绍说,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能力无限扩张,和广大居民支付能力需求的矛盾,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矛盾。如果对全面的过剩不保持高度的警惕,找不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听任经济继续下滑,将存在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他指出,去年我国人均GDP是6750美元,正处于由中等收入国家向高等收入国家跨越的阶段,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在这个阶段跨不过这道槛,一直徘徊在人均GDP六七千美元之间,所以现在不能满足于目前经济增速处在合理的区间,而是要找到解决产能过剩的办法。他认为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是需求不足。“物价增速现在降到了2%以下,反通胀已经不是主要矛盾,反通缩才是”,他建议,要通过改革释放发展的潜力。
郑新立提出要打破以下几个改革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式,通过改革取得新的突破,释放发展潜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第一,要打破农民工市民化会加大城市公共服务负担的思维定式。因为通过户籍制度的改革,农民工的市民化的潜力释放出来了,如果每年进入城市的人口保持在1个百分点,就会有1300万人左右,那么,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个人消费都将形成强大的需求,成为未来十几年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强大的动力源泉。农民工把家里的留守儿童、妇女、老人接到城市,团聚以后在这个城市工作,形成一个产业工人构成的新成员。他们提供的需求也将成为城市化的强大动力。郑新立提出,现在留守儿童6000万,留守妇女4000万,留守老人4000万,加上2.6亿农民工,帮助他们实现全家团圆梦,将会对现在留在农村的人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第二,要打破农村土地改革将会冲击农户在农村的经济主体地位和18亿亩红线的耕作红线的思维定式,释放土地和劳动力的潜力。
第三,要打破一谈发展就上工业项目的思维。
第四,要打破允许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金融机构,必然会加大金融风险的思维定式。
第五,要打破允许民营企业进入垄断性行业必然会带来无序竞争的思维定式,释放民营资本的潜力。
郑新立认为,只要改革到位,把潜力释放出来,到2020年人均GDP将有可能达到1.2万美元,顺利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如果掉以轻心,能不能走出中等收入区间跨入高等收入国家行列将会成为一个问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