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第四节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28.提高职业教育地位。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服务社会的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化解劳动力结构矛盾、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都具有重要意义。全社会都要重视职业教育,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地位和待遇,实施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农村学生转为城镇户口。各级政府要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积极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依托行业、产业园区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建立重庆市技能型人才储备库,鼓励企业设立优秀技能型人才特殊津贴,对做出重大贡献的高技能人才给予奖励并授予荣誉称号。
29.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统筹职业教育资源,健全职业教育与培训网络,加快发展面向“三农”的职业教育。加强国家级、市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示范高等职业院校和优质特色校建设。围绕重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职业院校开展专业结构调整和专业建设,增强对专门化技能人才培养的调控能力。加强职业教育示范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推进区域性、开放式、资源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形成以综合性实训基地为龙头,专业性实训基地为骨干的实训网络。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职业教育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和专门技能水平。
30.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加强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积极培育骨干、特色专业。推进职业院校课程标准和技能标准相衔接,改革职业院校学生成绩评价方式,强化学生实习实训动手能力,全面推行“双证制”,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构建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技术本科教育、专业硕士培养相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完善职业院校毕业生升学制度。建立企业接收学生、教师实习实训和教师培训制度。定期开展职业技能竞赛。
第五节 提升高等教育综合实力
31.优化结构办出特色。提升重庆高等教育综合实力是建设西部教育高地和人力资源强市的基本要求。完善高等教育体系,以重点学科为引领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以特色专业为主导稳步发展本科教育,以培养动手能力为核心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优化高等学校布局,加强大学城“五个一体化”建设,推进区域中心城市高等学校布局,增设农林、艺术、体育、中医药等高等学校。制定高等学校发展规划,引导高等学校分类发展,支持高等学校在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办出特色,形成层次分明、优势突出、相互促进的高等学校结构体系。支持若干所大学努力建成国内一流、富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重庆工业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调整学校专业结构,建立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信息监测预警机制。
32.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规划重点学科、博士和硕士点及重点实验室,形成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特色鲜明的研究生培养体系。支持有条件的市属高等学校列入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规划,支持有条件的应用型本科高等院校获得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积极推进国家级、市级特色专业建设,遴选建设一批精品课程和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建立一批创新改革试验学校、教学团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基地。加强高等学校学生通识教育,深入推进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建立一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33.提升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水平。鼓励高等学校积极开展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和应用技术研究。建设一批国际国内一流的重点学科和高水平、开放式、国际化科技创新平台与研究基地。支持高等学校围绕支柱产业开展应用性基础研究,进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开发。支持高等学校围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开展应用型研究,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实际问题。支持高等学校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建设一批国家级、市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34.增强高等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建立在渝高等学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和结对扶持区县(自治县)发展长效机制,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鼓励高等学校与企业和区县(自治县)共同建立产学研战略合作联盟、产学研示范园区、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支持高等学校以科技成果参股的形式参与企业服务,促进成果转化。建立高等学校服务农村发展机制,选派专家指导支持新农村建设。发挥高等学校人才优势,加强先进文化创新、创作和传播。发扬高等学校人文精神,引领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