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长期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意见稿

2010年09月26日10:36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规划纲要 城乡教育 教育改革 人口计生委 科学发展观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创新教育理念 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校长职业化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第二章 统筹城乡教育格局

  第一节 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9.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贯彻国务院3号文件和部市教育战略合作协议,大力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破解城乡二元教育发展难题,解决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求与培养能力不足、人民群众期盼优质教育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实现城乡教育的公平与和谐。优化城乡公共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农村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城市教育辐射能力,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教育差距,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协调的教育发展机制,实现城乡教育规划目标、布局结构、资源配置、政策措施、水平提升一体化。

  10.加快农村教育发展。区县(自治县)政府要把农村学校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建立农村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市、区县(自治县)新增教育经费的70%以上用于发展农村教育,落实农村学校建设经费、生均公用经费和学生补助经费,设立农村贫困留守儿童扶助基金。建立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校舍维护、改造和建设保障制度加快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和幼儿园规范化建设。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重点配备中小学外语、体育、艺术、健康教育等学科教师加强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整合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资源,开展农村成人文化技术教育、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11.建立以城带乡良性互动机制。建立健全“一圈”带动“两翼”教育发展机制,“一圈”区县对口支援“两翼”区县(自治县)教育,促进区域教育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建立健全城市带动农村教育发展机制,主城区对口帮扶农村区县(自治县)教育,城镇对口帮扶乡村教育,推动城乡教育互帮互学,合作共进。建立健全“强校”带动“弱校”发展机制,推行和完善城乡学校“千校牵手”、“结对帮扶”、“捆绑发展”、“名校集团”等办学模式,探索城乡学校共同发展途径。

 第二节 促进“一圈两翼”教育协调发展

  12.发挥“一小时经济圈”教育引领作用。积极推进大学城和大学园区建设,打造重庆高等教育聚集区,为全市普及高等教育和建设西部教育高地提供支撑。加快职业教育创新,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推进职业教育园区建设,建成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和长江上游地区技能人才培养中心。高水平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幼儿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开展社区教育,建立转户进城居民终身学习机制和农民工学习平台,全面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加快教育国际化步伐,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建设教育对外开放窗口。

  13.提升渝东北教育发展水平。落实三峡库区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偿还三峡库区移民迁建学校债务,建立三峡库区学校地质监测机制,整治或迁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损毁学校。加快普及渝东北高中阶段教育和幼儿教育,提升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围绕建设长江上游特色经济走廊,推进三峡库区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试验区建设,打造移民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基地。支持以万州为中心发展高等教育,大力培养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强化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和旅游教育,促进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渝东北旅游事业发展。

  14.加快渝东南教育发展步伐。增强渝东南教育发展能力,巩固提升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加快普及渝东南幼儿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立足渝东南资源优势,推进职业教育特色发展。支持渝东南高等职业学院建设。完善帮扶支援渝东南教育发展政策,在渝高等学校按照国家政策对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招生政策倾斜,适度增加少数民族预科招生院校和专业。重视民俗文化教育,积极开展少数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推动渝东南特色经济及民俗生态旅游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