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成功。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特别是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解读】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侯欣一委员
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成功”的清醒论断,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和期待。
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主政治有了巨大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在一定时期对经济发展与民主进步的关系认识不够,使得民主制度建设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未达到完全同步。这说明,我们必须对民主问题高度重视,民主制度建设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任务还很艰巨。
为了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一是要加大信息公开的力度,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二是要加快社会的整合力度,引导民众有序的政治参与,使社会本身的
治理功能得以有效发挥;三是要充分利用好网络的监督作用,如能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既可以起到强化监督的作用,规范权力的合法运行,又可以培养民众的公民意识,满足民众的表达权和参与权;四是要更加重视从具体细节入手,我们已往对民主的强调相对忽视了细节的具体作用,而不从具体细节入手,民主很难真正实现,因此,希望政府能在重视细节方面有更大作为,更大突破。(光明日报记者 肖国忠采访整理)
让人民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解读】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文显代表
政府工作报告把这句话作为今年第八项工作的结语,既明确了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基调又突出了政府工作的根本职能。
这首先是一个庄严的宣言。在经历了经济发展的巨大跨越后,我们向世界宣告,我们的经济是民生的经济、我们的政治是民生的政治、我们的政府是民生的政府、我们的工作是民生的工作。这个宣言是十六大尤其是十七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所提出的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执政理念的根本体现。
我们知道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的含义,但“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却是首次被提及。“尊严”二字涵盖了百姓的自由、人格、体面和平等,也体现了人和人之间各尽所能、各得其所、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
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和谐,这里包括了两个方面的转变,既有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同时又有经济增长目标的转变。我们曾经把GDP作为硬指
标和政绩观来衡量发展成果,但现在,我们强调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统一,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把它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需要各级政府付诸真正的努力,通过重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合理调节社会利益关系、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把反腐倡廉摆在重要位置,用实际行动维护政府工作报告中所展示的人民政府的根本形象。(光明日报记者 曾毅采访整理)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支撑经济可持续增长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决定国家的未来,必须抓住机遇,明确重点,有所作为。
【解读】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淑洁代表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巩固已有成果、夯实未来发展基础的有力武器。
这与小平同志“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那时,不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我们就会落后挨打;今天,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催生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能否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的新兴产业,决定着国家的未来。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国家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我们也面临着资源环境的瓶颈,旧有的产业和产业发展模式已经无以为继,必须通过发展新兴产业走出一条高效、节能、环保的新路。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突出发展那些关系着强国富民的重要产业,和已有一定基础的产业。温总理在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这为我们未来一年工作指明了方向。(光明日报记者 齐芳采访整理)
中华民族能创造经济奇迹 也定能创造新的文化辉煌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更加重视和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生产更多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解读】著名编剧王兴东委员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为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命题。据研究,当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后,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会有大的突破。我国人均GDP在2008年就已超过3000美元,社会对文化的需求有望出现“井喷”趋势。据测算,我国文化消费支出总量应该在4万亿元以上,而实际上只有7000亿元左右。世界文化发展的规律已经为我们描绘了中国文化发展的美好前景。
在推进文化建设的多条线索中,我认为大力推进文化产业是时下的热点,也应该是今年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去年我们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经济社会的很多领域都受到了不利影响,然而文化产业尤其是电影、戏剧和动漫等,却逆势飘红,不仅给危机中的人民带来心灵的慰藉,而且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出了重要贡献。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无可置疑地迈进了黄金机遇期。中国的经济崛起已经创造了一个世界奇迹,如何创造新的文化辉煌,我们指日可待。(光明日报记者 李蕾采访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