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2月23日讯 央视著名主持人王小丫来义乌采访了。这一消息在义乌工商学院师生当中广泛传播,昨天下午,王小丫如约而至,她是来做大学生创业主题专访的。来采访大学生淘宝网创业的记者义乌工商学院党委书记贾少华见过不少,不过这一次,如此高规格、大规模的记者采访活动还是头一回。王小丫不是第一个来义乌工商学院采访的记者,2月20日,就已经有包括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20来家国内主流媒体记者到该学院实地了解该院学生淘宝创业之路的具体情况。
在此之前,淘宝网有关负责人已经来义乌工商学院进行交流,他们认为,在这所学校里,淘宝创业成功案例比比皆是,值得与全国高校学生们一同分享。很快,中央和地方十几家媒体记者不远千里赶赴义乌,淘宝网高级顾问赵晓阳对此并不感到意外:“这是顺理成章的现象,这些主流媒体的记者不是光靠请就能请得来的,关键还在于当下的国人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创业问题,而义乌的‘淘宝经验’则正好是一个典型范例,值得推广,引起了记者们兴趣。”
一直以来,远在北京的人民日报记者姜 就关注着义乌这片神奇的土地。义乌之行让他深切感受到义乌人勤劳致富的创业精神和热情。在义乌工商学院的创业园里,看着那些忙忙碌碌的“学生商人”,在这些被一些人偏激地认为是“垮掉的一代”的80后身上,他看到了这些大学生们,在用坚忍的行动为这一代人正名。
姜 毕业于清华大学,他对“创业园”这个词汇丝毫不陌生,因为他读大学时,就对清华、北大的创业园时有耳闻。而他在义乌工商学院的创业园里转时,似乎并没有感到丝毫优越感,“这里的创业园和清华、北大的创业园不同,义乌这个大学生创业园更‘草根’,对于普通学生来说,清华北大的高科技创业园门槛还是太高,没有足够的基础和本钱,恐难在那里起步甚至立足。”而眼前这个创业园,依托淘宝的平台以及得天独厚的中国小商品市场,准入门槛低、投资风险小、投入资金少,对于满怀创业梦想,却囊中羞涩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绝佳的创业机会。
《经济日报》记者陈静一走进学院创业园,看着眼前专心经营淘宝网店的大学生,以及他们身后格子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小商品,她就显得很兴奋,她还是第一次接触到这些“大学生商人”。
“这真是一所很有个性、很疯狂的大专院校,一般大学里的学生可没有这样目标明确的行为,而这所学校里的学生做事非常有目的性,都在做着同一件事情。真是太疯狂了,建议可以在这个学校拍一部纪录片,名字就叫《疯狂的淘宝》。”陈静的语速很快,看得出她还没有从惊讶的情绪中完全平静下来。
还有一些记者在采访后有一种感觉,这所学校的学生不同于普通大学生的稚气未脱,他们在做“淘宝”之后,在经商的历练中,在气质上显得沉稳、干练和内敛。
贾少华在介绍学院情况时向媒体指出,创业是最有效的学习。他透露,创业学院的教学大纲可能将发生变化:课程为学生发展而存在,不是学生为课程而存在。比如淘宝店开到一定级别可以“赚学分”等优惠政策,经营淘宝网店本身就是在学习创业课程。
此外,义乌工商学院还提出一项规划:“到明年6月,创业学院学员超过120名;不少于10%的毕业生以‘老板’身份毕业;2011年6月,不少于25%的毕业生以‘老板’身份毕业;办4个‘淘宝班’,毕业时学生人均月收入超万元(2012年6月完成)。”
对此,也有记者提出了一种理性的思考。对于这一大学生淘宝创业模式,《中国经营报》记者姜蓉的个人看法是:办学创新固然值得肯定,但将来大学生做淘宝何去何从,仍难以预料。同时这一种培养大学生的新理念,肯定会在家长和社会当中产生一些争议。当然,有争议是好事,但也会使政策推行、经验推广面临一些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