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名医遇到了新问题
中医名家差点被病人“雷倒”
28岁的史小姐工作很忙,经常要在各地飞来飞去,竞争的压力和紧张的生活,让她尝到了亚健康的滋味,动不动就感冒,食欲也不佳,常常失眠。有一次,她们公司招待外地来的客户,在饭桌上,大家免不了要谈起保健方面的话题。邻座的一位女士说,“你知道你为什么会亚健康吗?那是因为你是酸性体质的人。酸性体质的人基本上都会得亚健康。”
“我是酸性体质?”头一次听说这个名词,史小姐大为惊讶。邻座的女士告诉她,“不信,你就到网上查查,现在非常流行的保健方法。”晚上回家后,史小姐迫不及待地上网查询。果然,网上有很多关于酸碱体质和酸碱食物的介绍。而且再一问,她周围注重食物酸碱度的人还有不少。她开始相信这一理论了。
从那以后,史小姐在日常饮食中就特别注意“酸碱搭配”。她想,既然自己是酸性体质,那么酸性的食物就不能多吃。但有一点,她一直搞不明白,按照网上的说法,葡萄属于碱性食物,但葡萄吃多了,胃酸好像也会多。史小姐变得越来越糊涂,她决定找医生咨询,看看医生能否给她一个明确的回答。
“医生,我是属于酸性体质的,您看,该吃哪些食物呢?听说如果纠正‘酸性体质’就可以预防慢性病,那我经常吃小苏打,是不是就能预防很多病呢?”当她跟王挺医生提出这些问题时,王挺一时还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
南京市中医院养生康复中心主任王挺,也是金陵名医馆主任,他是一位中医名家,多年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对多种慢性疾病有较为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在被问到对酸性体质有多少了解时,他认真想了一会,笑了,“我也是前几年从媒体上看到这些名词的,这些说法应该是民间的说法。在主流医学上,并没有酸性体质、碱性体质的专题。”
王挺说,按照媒体上的有关酸碱体质的说法,这些内容应该是属于“基础生理学”的范畴。凡是医学院校的学生,都要上这门基础课的,“但不论是我上学时候学的基础生理学教科书,还是现在医学院校学生学的基础生理学教科书里,都没有有关酸碱体质方面的内容。”
所以,当有些病人向他提出这个问题时,他也只能这样回答,“目前医学上还不承认这些说法,既没有关于酸性体质碱性体质方面的专题试验研究,也没有这方面的专业论文。”
体检说明人的健康状况跟酸碱度没有必然关联
王挺主任的反应非常有代表性。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即使在医学上非常有建树的专家,当听到酸性体质、碱性体质的说法时,第一反应都是自己是不是落伍了。
南京市第一医院肾内科副主任杨江生告诉记者,他在第一次听到酸碱理论时,开始也是非常惊讶,以前他从来没有听说过啊,难道是一门新的科学理论?于是他开始寻找这方面的资料来研究。在网上他发现这种理论铺天盖地,很多健康网站也都以科普的方式推荐这些理论,但是在他看来,这些理论虽然看上去煞有介事,但总感觉太过片面,而且有些地方讲得根本不符合医学常识。并且杨医生还发现,一般提出这些理论的大多会附加一些保健品广告或者某位医生的门诊热线,不太可信。
而且杨医生说,邮件中所说的僧尼因为素食,身体都处于优质弱碱性的说法也值得商榷,因为他也曾为一些僧人体检过。结果他发现,这些僧人身体确实属于弱碱性,但他们的身体状况并不像吕博士说的那样“优质”,相反,有些僧人因为长期素食,有些营养缺失,容易贫血,也容易出现所谓酸性体质易出现的疲乏犯困等症状,而且还容易患上一种低蛋白血症。
酸碱体质到底是怎样确定的?酸碱平衡理论真的对健康有益吗?难道这世上还真的有酸人和碱人之分?记者找有关专家学者展开了更深入的调查。(戎丹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