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深圳南山区南头火车站附近的前海工地上,工人们正顶着烈日加紧施工 本报记者 潘建 摄
广东省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7日在北京签署了《粤港合作框架协议》,提出两地携手打造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率先形成最具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的世界级新经济区域。
分析人士认为,《框架协议》的签署,将推动粤港合作进入深度融合时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有望提速。
明确九大领域具体合作内容
去年1月,国家发改委公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将香港和珠三角地区的合作发展纳入国家战略。为了落实《纲要》,去年3月,粤港双方开始共同编制《粤港合作框架协议》。
“《框架协议》非常全面、具体。不仅有具体项目的微观计划,同时也有制度建设、资金来源的宏观指导,将成为粤港合作的指导性纲领。”参与《框架协议》制定的广东省社科院宏观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品安向记者表示。
《框架协议》确定了两地在跨界基础设施、现代服务业、制造业及科技创新、营商环境、优质生活圈、教育与人才、重点合作区、区域合作规划、机制安排等九大领域的合作内容。
跨界基础设施方面,《框架协议》提出,加快建设跨界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及配套工程,建设珠三角高等级航道网、完善珠三角五大机场联席会议机制、构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直升机短途运输网路,研究打造国际物流中心等。
现代服务业方面,《框架协议》提出,继续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及适时扩大参与试点的地区、银行和企业范围,逐步扩大香港以人民币计价的贸易和融资业务。此外,支持粤港金融机构跨境互设分支机构等。
制造业和科技创新方面,《框架协议》提出,支持港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支持港资企业拓展内地市场、落实CEPA及服务业开放在广东“先行先试”政策措施等。
此外,在优化和提升区域营商环境方面,《框架协议》还提出一系列政策,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便捷互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