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时观察:油价不该朝三暮四
以前的历次油价调整,还从来没有哪一次,像这回这样遭到广泛质疑。
前期国际油价从140美元跌到40美元的时候,国内油价长时间按兵不动,已经让公众质疑的热度升到了99度,现在国际上仅仅涨了10美元,国内油价就迅速跟风,这场争论终于达到了沸点。
实际上,我们回顾一下成品油价格的历次调整,似乎很少能有让大家满意的时候。为什么油价调整始终不能让人心服口服?因为每次我们得到的回答只有一个:根据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油价不得不调。但这个机制是什么?它里面包含了哪些内容?它所依据的数据有哪些?它按照什么样的原理发出涨价或降价的信号?对这些关键之处,我们一无所知,只能被动地接受结果,或者为了省上一些油钱,大半夜把车开到加油站排长队。
也许,有人会提出公开成品油的价格形成机制,会给国际炒家留下狙击我们的机会,但仔细推敲,这条理由似乎站不住脚。既然新的价格形成机制是以成本为核心定价,相信那些与买油炼油成本相关的数字,对任何一个职业炒家来说都不会是摸不透的秘密,更何况国内一些油企前期在国际市场上高位套牢,也并不是因为被哪个国际炒家狙击,相反是自己在套期保值中操作失误所致。
无论我们的油价是盯住国际价格还是盯住国内供需,最终决定价格的还应该在市场上。虽然市场不是万能的,但离开市场却是万万不能的。(主编:周人杰 记者:姜龙飞、刘煜晨、盛情 摄像:刘勋、白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