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1-2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080.4亿元,同比增长15.2%。图为湖北宜昌市民在超市里选购食品。 中新社发 刘君凤 摄
国家统计局12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显示,今年1至2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80.4亿元,同比增长15.2%,涨幅比去年同期回落5个百分点。
分析人士指出,受价格回落影响,今年前2月我国消费名义增长放缓,但因今年2月份CPI出现负增长,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速应该跟去年同期差不多。这说明我国消费受到经济下行的影响不大,国家采取的相关刺激消费措施已经见到成效。
从历史数据来看,历年来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大约在7%-24%的范围内,考虑到物价下跌的影响,今年1-2月的同比增速不算低。华宝信托宏观分析师聂文表示,在CPI为负的背景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还出现两位数的增长,说明实际增速虽然放缓,但仍相对平稳。
从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看,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2008年我国出口增速明显放缓,投资增速比上年略有提升,只有消费保持了持续较快增长,2008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10万亿元。
今年以来,我国消费仍保持较快增长的势头,且汽车、建材等部分商品销售回暖。统计显示,今年前2月,我国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吃、穿、用商品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4.2%、15.9%和7.6%。分地域来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3541.0亿元,同比增长14.4%;县及县以下零售额6539.4亿元,增长17.0%。
国元证券宏观研究员郑旻指出,去年11月之后,县及县以下零售额的同比增长开始超过城市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速度,这一方面体现了城市居民因未来预期收入减少而压缩了可选消费,使得农村刚性消费相对增速上升;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家电下乡”等政策的积极效果。目前农村消费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应在扩大农村内需上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
当前,国家已经并将继续采取提高养老金和低保补助标准、扩大社保覆盖面、推动医药卫生和教育改革等一系列措施,增加居民收入,减少消费后顾之忧。与此同时,成都、杭州、上海等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发放消费券的形式,也带动了消费的增长。(记者 李雁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