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3月12日电(记者王涛、龚雯)1月份至2月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工业增加值在数据表现上喜忧参半,不过市场对未来我国经济复苏仍持有乐观的预期。
国家统计局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至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80.4亿元,同比增长15.2%,尽管涨幅出现部分回落,但仍在市场预期之中。然而,同时公布的1月份至2月份的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却从12月份的5.7%下降至去年同比3.8%,大幅低于市场预期。
“尽管消费增长同比稍低,但在目前经济不景气、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仍能实现15.2%的增长,应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申银万国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桂浩明表示。
符合市场预期的数据反映了我国的消费依然存在坚实的基础,这将为我国下一步扩大内需提供良好的环境。虽然增长率从12月份的17.6%下降至去年同比15.2%,但如果扣除春节和价格因素,增幅和去年同期相差不大,这一数据表现依然强劲。
不过,桂浩明同时表示,这一数据也反映在居民收入没有明显提高的前提下,要想扩大内需仍有很多事情要做,包括减税、促进就业、降低部分商品的消费税、发放消费券等措施。
数据显示,分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3541.0亿元,同比增长14.4%;县及县以下零售额6539.4亿元,同比增长17.0%。农村的消费增幅明显要高于城市。
海通证券宏观经济核心分析师李明亮认为,从消费增长的结构上来看,部分反映了我国刺激农村消费的措施已经开始产生一定效果。他认为,随着农业补贴、粮食收购价的上升,目前农村消费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潜力和基础。不过,桂浩明认为,传统上春节是农村的消费集中期,前两个月农村的消费增幅超过城市更多源于假日因素。
不少分析人士表示,在启动内需方面,和投资的见效较快相比,消费要滞后6个月至12个月。
和消费数据符合市场预期不同,工业增加值大大低于预期,3.8%的增速表明工业生产仍在下滑。
桂浩明认为,工业增加值增幅较小主要是受到物价指数的影响,同时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下跌也抵消了部分工业增加值。
尽管工业增加值数据不振,但市场对于经济未来的企稳仍表现出信心。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表示,中国强劲的国内最终需求和充沛的流动性可以有效阻止经济出现进一步的下行,从连贯的、前瞻性的角度来看,2月中旬中国经济已开始获得增长动能。
从中国人民银行12日公布的2月份信贷数据来看,2月份新增贷款达到1.07万亿元,M2增幅升至同比20.48%,M1的增幅也在加大,这表明实体经济活动已经趋于活跃,而如此强劲的贷款增长预示着未来几个月里投资活动将会表现强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