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消费增速呈稳步增长态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的一驾快车。分析人士认为,短期内进一步提高消费增速并不容易,需要克服不少实际困难,切实提高居民实际收入水平,并不断完善体制机制,解决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消费对GDP的贡献率7年来首度超过投资,这一现象在今年很可能得到延续。扣除价格因素,今年1-7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同比增长13%,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1.4个百分点。考虑到我国最终消费占GDP比重与不少发达国家相比尚有20个百分点以上的差距,消费增长无疑还有巨大空间。
而且,从国际经验看,当一国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时,消费支出和消费升级将进一步活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进一步提高。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GDP保持9%左右的增速并不困难,经济持续发展与消费增长将良性互动。
但这并不意味着消费提振之路将一帆风顺。相反,消费在未来几年可能维持缓慢增长态势。研究表明,支撑消费增长最重要的因素是居民的实际收入增长和居民收入预期。当前,我国价格体系尚未完全理顺,收入分配格局有待调整,社会保障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再加上通胀压力挥之不去、宏观经济减速预期增强等因素,居民消费尚存诸多“后顾之忧”。从数据上看,今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同比实际增速出现下降。
专家认为,进一步刺激消费增长,需要夯实消费基础,完善消费环境,推进体制改革,增加居民实际收入。具体而言,转换经济发展方式有助于从根本上促进消费。转变“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改变劳动力、资源、环境成本长期扭曲的状况,推进资源价格改革,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增加居民有效收入。在外需减弱的当下,出口企业可以此为契机,更多地结合国内消费特点而生产,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企业发展。
近年来,尽管居民名义工资增长较快,但物价涨幅也有所加快,居民住房、医疗等支出负担仍较重,中低收入群体消费不安全感有所增强。因此,应继续对民生热点领域加强宏观调控,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困难群体的转移支付力度,继续推进减税,让居民更多地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此外,应培育新的消费热点,鼓励居民进行旅游消费、保健消费和文体娱乐消费等;培育规范的消费市场,引导消费观念转变;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大对能促进就业的服务行业的财政金融支持力度,从而对消费增长形成多方面支撑。(记者 韩晓东)
|